話題是起源於PASA一個用戶問的一個問題,我在裡面回複了,今天把我回複的內容做一個續寫。
說實話,區塊鏈、WEB3剛火那陣子,確實有點讓人眼前一亮。
那時候開始有人做鏈上骰子遊戲,號稱“開獎全鏈上可驗證”,一時間大家都覺得,或許區塊鏈的去中心化透明性,真的能替代那些傳統中心化的博彩平台。畢竟,鏈上開獎、合約邏輯、數據不可篡改——聽起來就比那些黑箱操作強多了。
但後來慢慢發現一件事:
用戶根本不在乎“誰開獎”。
比如某次澳門六合彩的兩期開獎號碼完全一樣,明眼人都知道這是假的,可玩家還是繼續下注。為什麼?因為他們在意的從來不是公正性,而是公信力——“別人都在玩,那我也敢玩”;“大平台不至於坑我”;“出事了大家一起完蛋”。
於是區塊鏈的“絕對透明”,在這種信任機制面前,反而顯得沒那麼重要。
再往後,GameFi興起,菲律賓的那款“邊玩邊賺”的遊戲爆火,一堆人拿著手機邊喂怪邊買幣,一開始真賺到了錢,後面呢?
就是一場典型的擊鼓傳花。上線早的人賣給後來者,項目方狂割社區,幣價崩盤、生態失控,鏈遊的泡沫一夜破裂。
現在的新一輪又來了。Stake、Rollblock、BC平台,一個個換著花樣出場。包裝得更體面了,拿到英超贊助、在聯賽打廣告、代幣池做得像傳統金融模型,還整出什麼“持幣分紅、銷毀機制、鏈上分賬”。
但本質還是那套老路子:
賭性疊加龐氏,流量換資金,宣傳套信心。
你說資金安全嗎?
跑路的鏈遊也宣稱過“智能合約鎖倉”;
你說透明公開?
白皮書寫得天花亂墜,前端一改,數據照樣暗箱操作;
你說用的是幣?
最終大多數人還不是充值USDT、提款法幣,鏈上的只是過水賬戶。
區塊鏈博彩,不管怎麼包裝,說到底還是舊酒換瓶,最後都是把噱頭做起來之後向傳統博彩平台靠攏,最後也開放法幣充值、法幣提現,也開始介入“非區塊鏈”的廠商遊戲,也開始搞殺數。
屠龍少年最後也成了惡龍。

前兩天評論PASA網友關於區塊鏈博彩平台的續寫

狗推日記
不管你在天南海北,不管你是做什么职位,不管是问题还是总结或是知识分享,我们在此抱团取暖,相互帮助,共同发展
評論區0
小米以前造手機的,現在造車。擴大生態都是終極形態
就是抄概念,跟之前花花公子也搞賭場一個德行
肯定要轉法幣啊,靠區塊鏈能養活誰,沒幾個人有幣的賬戶,不要被資訊繭房封鎖了

BC.GAME還是蠻牛逼的,短時間就發展起來了
孫割為什麼不開一個,一定火
區塊鏈就是一個巨大的詐騙場
之前的gamefi還有人吹噓以後遊戲都這樣,打遊戲就能賺錢,可是問題來了,賺誰的錢?這麼簡單的道理跟邏輯都沒人去推

都在裡面的時候,就會覺得總不會割到我
有一說一,別人這麼打還是成功了
都是掛羊頭賣狗肉
/ 沒有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