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議院近期的一場聽證會掀起了兩代總統之間的“安全辯論”。前總統杜特爾特公開指責,現任總統小費迪南德·馬科斯上台後,犯罪活動大幅增加;而小馬政府則迅速反駁,稱這一說法“不真實”,並引用警方數據指出,犯罪率實際上有所下降。
總統府執行秘書盧卡斯·貝薩明在回應中強調,當前社會不僅犯罪率下降,還在“正當程序”和“基本人權”框架下維持了和平與秩序。然而,他的發言卻被廣泛認為是在暗諷杜特爾特時期的“法外殺人”政策。
但現實是,我們無法直接核實警方的數據,卻能感受到身邊頻繁發生的惡性案件,尤其是涉及華人的安全問題。
從年初的華人醫療高管綁架殺害案到近期的火鍋店槍擊事件,一樁樁駭人聽聞的案件令外界對菲律賓的安全狀況心生疑慮。這些案件不僅給菲律賓貼上了“不安全”的標籤,也讓不少計劃來菲旅遊或投資的外國人打消念頭。
影響菲律賓治安的五大因素
1. POGO遺留的安全隱患
近年來,POGO(菲律賓離岸博彩業)直接或間接導致的犯罪事件屢見不鮮,綁架、敲詐和謀殺尤為突出,成為菲律賓社會的一大隱患。今年7月,小馬科斯政府宣布全面取締POGO,並要求相關從業的外國人於年底前離境,這一政策受到廣泛歡迎。
不過,距離年底僅剩數周,POGO禁令帶來的治安改善仍需時間驗證。或許到明年春天,我們才能看到政策效果是否顯現。
2.槍支泛濫
幾乎所有涉及華人的惡性案件都與槍支有關。非法槍支的泛濫讓菲律賓的犯罪活動更具暴力化特徵,這也凸顯了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在菲律賓,獲取槍支過於容易,無論合法還是非法。
解決槍支泛濫是菲律賓治安改善的關鍵所在。嚴格槍支管控、強化審核和許可制度、打擊黑市交易,都是政府必須正視的難題。
3. 毒品問題的持續威脅
毒品長期以來是菲律賓治安問題的根源。杜特爾特以“鐵腕掃毒”著稱,其“見毒必殺”的政策雖然備受爭議,卻也讓毒品相關犯罪顯著減少。然而,小馬科斯政府在毒品問題上的立場顯得相對溫和。
杜特爾特主政時期的“強力鎮壓”效果顯著,但也為他招致國際社會的批評和法律指控。小馬政府的溫和態度是否會讓毒品問題死灰複燃,仍需時間觀察。
4. 腐敗對司法體系的侵蝕
司法體系的腐敗直接導致治安惡化。警察花費精力抓捕罪犯,卻因為“關係”或“金錢”讓罪犯輕易脫身,這不僅挫傷執法者的積極性,也讓犯罪分子更加猖狂。
如果司法系統不能讓罪犯產生畏懼感,社會治安的改善就無從談起。杜特爾特時期通過嚴刑峻法增強犯罪的震懾效果,但長期來看,司法體系的改革和廉政建設才是根本之道。
5. 饑餓與經濟困境
菲律賓社會的貧困問題直接導致部分人鋌而走險。對於那些連基本溫飽都難以維持的家庭而言,犯罪或許成為他們生存的無奈之舉。
小馬科斯總統近日提出通過提高農業生產力和保障糧食供應來解決饑餓問題,這一短期救濟式政策儘管是善意之舉,但並非治本之策。只有經濟增長和就業機會的增加才能真正緩解貧困問題。
經濟發展是解決安全問題的根本之道
“發展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鑰匙。”菲律賓的安全問題背後,是經濟滯緩、貧富差距擴大和就業不足等深層矛盾。近年來,寮國、孟加拉等鄰國通過發展經濟取得了顯著成果,為菲律賓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寮國:通過發展基礎設施和水電產業,從最不發達國家蛻變為能源出口國。
孟加拉:憑藉紡織業改革,成為全球重要的服裝出口大國。
泰國與柬埔寨:吸引外資,發展工業和旅遊業,顯著改善就業與貧困問題。
相比之下,菲律賓擁有更好的地理位置、豐富的資源和人口優勢,但卻因政策不穩定和腐敗等問題發展遲滯。
小馬科斯政府的挑戰與希望
菲律賓的安全問題並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無論是槍支管控、毒品治理還是司法改革,都需要政府的持續努力和社會的廣泛參與。而推動經濟發展、提升民生福祉,才是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問題的長久之計。
小馬科斯總統的治國之路才剛剛開始。希望他能以穩健的政策和長遠的眼光帶領菲律賓走出困境,真正實現國泰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