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博彩大軍大批遷徙至泰國,泰國的各種寬鬆的簽證政策和許多社會便利,也成為博彩員工和數字遊民的熱門選擇。
然而,隨著湧入泰國的人們實際生活和工作的展開,不少業內打工人卻感歎自己陷入了困境,“高壓力、低工資、高物價”的三重困局。
生活成本超出預期,導致難上加難。泰國看似社會福利多,低物價低消費,但實際情況卻與預期相去甚遠。
房屋費用昂貴:在曼穀,合適的公寓租金動輒數千到上萬泰銖(約2000-5000元人民幣),遠低於國內二三線城市的標準,地段稍好的房源甚至直逼一線城市的水平。
日常生活成本:雖然街邊小吃價格已經便宜,但超市和便利店中的進口食品、日用品價格卻逼近甚至國內同類商品。例如,一升牛奶價格約為60泰銖(約12元人民幣) ,普通瓶裝農村價格為10-20泰銖。
交通費用:曼穀的公共交通系統雖便利,但費用不容小額。一張地鐵通勤卡每月費用約1000-1500泰銖(約200-300元人民幣),再加上偶爾打車的費用,對於普通員工來說就而言,是支出不小的開支。
另外,醫療費用、旅遊開銷以及節慶節日的聚會成本也讓不少員工感到“入不敷出”。 許多數字遊民表示:“以為在泰國能夠享受生活方式,結果發現,想要保持少量體面的生活標準,其實開銷比國內大。”
職場剝削愈演愈烈:低薪、高壓成常態。工資縮水與高目標落實,壓力更大,年終獎更少。
許多公司從菲律賓搬遷至泰國之後,首當其衝就是調整工資結構,通過調整工資,調整年終獎,大幅削減了基層員工的收入。
根據對從菲律賓來到泰國的員工的工資調查,以前在菲律賓做維護,推廣等崗位的博彩業員工,平均月工資接近2.8萬人民幣,公司搬遷到泰國後,工資卻降至1.6萬,甚至更低,勉強達到生存線。
許多公司來到泰國之後,因為公司員工普遍是:分散辦公,線上辦公,遠程辦公等等。而公司花費更多精力嚴格管理遠程考核機制,也頒布了更嚴格的考勤制度。在強大壓力之下,員工卻只能收到比之前更低的工資。
高要求完成業績要求:雖然工資削減,但工作內容和業績目標卻更加嚴厲。公司定下了更多複雜的,難以承受的新增首沖、以及流水任務,並每月不斷提高考核標準,導致大部分員工只能拿到最低工資。
多名博彩員工透露:“業績完成情況只有組長才能看到,組員根本無從得知自己的真正業績數據,只能被迫接受低工資。”
年終獎與福利縮水,13薪一降再降。除工資縮水外,員工的年終獎和福利也遭到大幅打擊。
一些基層員工直言,他們擔心從菲律賓搬遷過來之後,降低年終獎其實是因為被挪用,用來支付公司辦公樓裝修費用。有些員工的年終獎強制扣減近30%,讓許多打工人感到憤怒與無助。
收入差距懸殊,許多轉移到泰國工作的高管,他們與普通員工的收入差距進一步拉大。
某公司的一線組員月薪不足2萬人民幣,而組長及以上職位的收入卻高達4-5萬,甚至更多。基層員工普遍認為,這種薪酬機制進一步加劇了職場的不公平。
“祛魅”的泰國:許多從菲律賓來到泰國的博彩員工都直言:來泰國,賺不到錢,存不到錢。許多人在泰國的工作心態與工作熱情都在逐步失衡。
曾幾何時,泰國康複舒適的生活環境和較低的物價被視為理想的工作地。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理想”被現實擊碎。
高物價的衝擊:泰國的物價僅相對歐美國家較低,但與防疫、國內相比則明顯偏高。曼穀的生活成本之高,成為許多員工期望而卻步的重要原因。
工作場所剝削的失落:員工們抱怨,工資下降的同時,工作壓力卻與日俱增。尤其是從菲律賓搬遷到泰國,而泰國北部秒窪底最近又出現大規模疫情,在泰員工業都非常擔心未能遵守防疫,從而染上新的傳染病,從而小命不保。
一位員工總結道:“在泰國工作,每天都像在苦撐,不僅生活成本高得讓人厭煩,工作收入還被一再壓榨。即使拼盡全力,也很難看到希望。”
展望與建議:人才與市場的載體。泰國作為一個充滿經濟潛力的國家,對企業和員工而言,仍然擁有吸引力。然而,高物價與低收入的矛盾正在成為其發展的主要問題。
企業方面:需要更加透明與公平的薪酬機制配置,保證基層員工的基本福利,避免因過度壓榨導致人才流失。
政策方面:泰國政府需進一步優化外派員工的生活成本,如降低簽證費用、提供租房補貼等,以提升國家的綜合吸引力。
個人層面:來泰國工作的勞動者需綜合考量生活成本與收入預期,盲目避免選擇,導致經濟與精神雙重壓力。
泰國依然是東南亞地區的重要經濟中心,但對外派員工而言,能否在高成本與高壓作業場所中找到平衡,才是決定其發展前景的關鍵。只有企業、政府與個人共同努力解決這些矛盾,泰國才能真正成為讓人才留住的工作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