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當下,量子計算領域的每一次突破都備受矚目。2024 年 12 月,穀歌宣布其研發的新一代晶片 Willow 成功突破量子運算的關鍵挑戰,這一消息瞬間成為全球科技領域的焦點。
Willow 晶片能以 105 個量子位元進行運算,展現出了令人驚歎的計算能力,原本傳統電腦需耗時 10 億年運算才能解決的問題,它僅需 5 分鐘就能完成,這個速度優勢簡直超乎想象。這一成果登上了科學期刊《自然》,無疑是量子運算領域的一座重大裡程碑。
量子計算的這一進展,在加密貨幣領域掀起了波瀾,尤其是比特幣的安全性問題引發了廣泛關注。從原理上講,量子電腦有可能破解加密演演算法,而比特幣的加密安全自然也受到了審視。比特幣地址格式有多種,其中早期使用的 Pay - to - Public - Key(P2PK)格式存在特殊風險。
P2PK 格式的特點是直接暴露公鑰 ,在傳統運算體系下,根據公鑰推導私鑰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也是比特幣在過去能夠保持安全的重要基礎。但量子電腦的發展打破了這種傳統認知下的安全壁壘,量子運算能夠利用 Shor 演演算法從公鑰中推導出私鑰,從而獲取相關地址內的比特幣。
中本聰作為比特幣的創造者,他持有的 100 萬枚比特幣正是以 P2PK 格式存放。這就意味著,隨著量子計算技術的不斷進步,這 100 萬枚比特幣極有可能成為潛在的攻擊目標。一旦這些比特幣被破解,大量比特幣流入市場,必然會對整個比特幣市場乃至全球加密貨幣市場產生難以估量的衝擊。
中本聰,這個比特幣世界的傳奇人物,其身份至今成謎,卻留下了 100 萬枚比特幣這樣巨大的財富。在比特幣早期,技術還不夠完善,中本聰使用的是 P2PK 格式存放比特幣。這種格式在當時的環境下,是保障比特幣交易和存儲的一種方式 ,但隨著量子計算技術的發展,卻成為了一個巨大的隱患。
量子計算利用量子比特的特殊性質,擁有遠超傳統計算機的計算能力。以 Shor 演算法為代表,它能夠在理論上快速地從 P2PK 格式暴露的公鑰中推導出私鑰。這就好比一把原本看似堅固無比的鎖,在量子計算這把 “萬能鑰匙” 面前,變得不堪一擊。一旦攻擊者成功獲取私鑰,就能夠隨意轉移中本聰持有的比特幣,這無疑會給比特幣市場帶來極大的衝擊。
從市場層面來看,這 100 萬枚比特幣如果突然流入市場,會極大地改變比特幣的供需關係。比特幣的價格一直以來都受到市場供需的強烈影響,大量比特幣的拋售必然會導致市場上比特幣供應大幅增加,而需求在短時間內難以同步增長,這就可能引發比特幣價格的暴跌。這種價格波動不僅會影響比特幣投資者的利益,還可能引發整個加密貨幣市場的連鎖反應,導致市場信心受挫,許多依賴比特幣價格穩定的相關產業和投資項目都將面臨巨大風險。
面對中本聰比特幣的潛在危機,業內人士看法不一,形成了鮮明的觀點碰撞。以悲觀派的代表,全球最大美元穩定幣 USDT 發行商 Tether 首席執行官 Paolo Ardoino 認為,隨著量子運算技術穩步發展,中本聰的 100 萬枚比特幣錢包被破解並重新進入市場流通似乎只是時間問題。儘管他也承認,當下距離量子電腦能夠破解比特幣加密還存在較大距離,並且表示在量子運算真正構成嚴重威脅之前,比特幣很可能會引入抗量子攻擊的地址 ,但他依舊判斷,那些存放在丟失錢包中的比特幣,包括中本聰的比特幣(若中本聰已不在人世),都終將被破解並重新流通。
知名風險投資家 Chamath Palihapitiya 同樣持有悲觀態度。他曾在推文裡警告,量子運算對第一代加密技術構成風險。雖然具體時間尚不明確,短期內也不會發生,但他強調,如果自己是比特幣的大量持有者,就會充分考慮到這種風險發生的可能性,並提前做好應對準備。他甚至在播客節目中語出驚人,稱約使用 8000 個穀歌 Willow 晶片就能破解比特幣採用的 SHA - 256 底層演演算法,還表示距離區塊鏈重新實施新哈希演演算法的時間,可能僅剩下 2 至 5 年 。儘管他後來辯稱自己的言論被曲解,但他始終認為量子運算將對 v1 加密方法構成威脅,早期 p2pk 地址中的資金,由於公鑰已暴露,容易受到量子運算針對橢圓曲線數字簽名演算法的攻擊。
與悲觀派相對,樂觀派則從多個角度闡述了比特幣當前的安全性。Avalanche 創始人 Emin Gün Sirer 就認為,儘管量子計算的最新進展令人驚歎,但它對加密貨幣安全性尚不構成威脅。從計算特性差異來看,量子計算雖然在因式分解等特定運算上具有顯著優勢,但在反轉單向哈希函數等其他運算上依然困難重重。同時,量子計算攻擊窗口非常短暫,這使得攻擊難度極高。
在設計抗量子性方面,比特幣等系統在交易前只公開公鑰的哈希值,而不是公鑰本身,這就保護了靜態資金的安全性。公鑰只有在交易廣播後才會公開,量子攻擊者需要在極短時間內破解密鑰。以比特幣為例,這個窗口約為 5 到 30 分鐘,如此短暫的時間大大增加了攻擊的難度。Emin Gün Sirer 還提到,Avalanche 已在 GitHub 提交了引入抗量子 Lattice 加密的請求,雖然簽名體積較大,但技術準備已經較為充分,這也為應對未來可能的量子威脅提供了一種解決方案 。
HashKey Capital 技術及投研總監 Jeffrey Hu 也指出,當前攻擊比特幣需要數百萬個物理量子比特,而穀歌 Willow 晶片僅有 105 個物理量子比特,遠遠未達到威脅水平。雖然量子計算中的 Grover 演算法能加速哈希碰撞,但並沒有破解哈希規則,其作用僅僅類似一台更強大的挖礦機,並不能從根本上威脅比特幣的安全。在簽名安全性上,雖然老舊的 P2PK 和最新的 P2TR 需要警惕,但 P2PKH、P2SH 等基於哈希的格式相對安全。他還建議用戶養成良好的使用習慣,例如採用一次一密的方式,並將資產轉移至更安全的隔離見證地址 。
面對量子計算帶來的潛在威脅,比特幣社區並未坐以待斃,而是積極探索各種應對策略,力求在未來的量子時代繼續保障比特幣的安全與穩定。
在技術升級方面,引入抗量子加密技術成為重要方向。許多區塊鏈項目和研究機構都在投入精力研發抗量子加密演算法,如基于格的密碼學方案(Lattice 加密)。這種加密方式被認為比當前大多數加密方式更能抵禦量子攻擊。Avalanche 已在 GitHub 提交了引入抗量子 Lattice 加密的請求,雖然簽名體積較大,但也顯示出了在技術準備上的積極態度。通過軟分叉的方式引入這些新的加密技術,能夠在不改變比特幣基礎協議太多的情況下,提升比特幣的量子抗性 。然而,技術升級也面臨著諸多挑戰。
一方面,新的加密技術需要經過大量的測試和驗證,確保其安全性和穩定性,這需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和資源;另一方面,比特幣社區是一個去中心化的群體,要讓全球維護其網路的用戶達成廣泛共識,同意採用新的加密技術,難度極大,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充滿爭議和分歧。
除了技術升級,還有一種更為激進的策略被提出,那就是通過硬分叉凍結中本聰持有的比特幣以及其他可能受量子計算威脅的舊格式比特幣資產。硬分叉意味著比特幣區塊鏈將產生永久性分歧,形成兩條不同的鏈。這種方式可以徹底將存在風險的資產隔離,防止其在量子計算破解後流入市場造成衝擊 。清華大學副教授胡翌霖就指出,比特幣的抗量子升級難以通過軟分叉完全解決,曾暴露公鑰的餘額地址可能因用戶丟失私鑰或疏忽而無法及時轉移,導致大量 “死而複生” 的幣衝擊市場,此時就需要通過硬分叉永久封存這些老幣。但硬分叉同樣面臨難題,它需要比特幣社區內大部分節點的支援和配合,一旦實施過程中出現問題,可能會引發比特幣社區的分裂,導致市場混亂,比特幣的價值和信譽也可能受到嚴重影響。
一旦中本聰的 100 萬枚比特幣被破解,其引發的市場動蕩將是多方面的。從比特幣價格走勢來看,這將是一場巨大的衝擊。比特幣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市場供需關係以及投資者信心。目前,比特幣的市場流通量相對穩定,價格也在各種因素的作用下處于波動上升或平穩調整的狀態。
但如果這 100 萬枚比特幣突然湧入市場,供應的急劇增加會打破現有的供需平衡。以 2024 年 12 月的數據為例,比特幣的市值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如此大量的比特幣拋售,很可能引發市場恐慌性拋售,導致比特幣價格大幅下跌,甚至可能出現暴跌的情況。
從整個比特幣生態角度出發,比特幣的挖礦、交易、存儲等環節都可能受到影響。在挖礦方面,比特幣價格的暴跌可能導致挖礦收益大幅減少,許多小型礦工可能因為無法覆蓋成本而選擇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