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泰國的強力措施與中國政府的持續施壓下,緬甸境內多個地方武裝組織紛紛採取行動,大規模抓捕並遣返電詐人員。然而,種種跡象表明,這些打擊行動的背後充滿著虛與委蛇,各方勢力的態度耐人尋味。
BGF的“解救行動”:壓力與算計並存
緬甸克倫邊防軍(BGF)是目前對電詐園區打擊力度最大的地方武裝之一。根據官方數據,BGF已在妙瓦底多個園區解救了不下5,000名中國公民,但截至目前,中國方面僅接收了600餘人。據報道,第二批中國公民的遣返人物已經完成,第二批約遣返1,439人。
根據最新的根據克倫邦邊防軍(BGF)的數據,至今已累計撤回了2,051名中國人。
只不過早前說3月13日至14日會進行第三輪遣返,預計將遣返810人。但是卻還不見動靜。
倒是佤邦司法委員會,在今天,於孟連縣猛啊口岸正式將16名中國籍涉詐犯罪分子和2名中國籍違法分子移交給中方。
但仔細算算,就算第三批遣返完畢,也至少還有近2,000人滯留在緬甸。這些人在緬甸滯留期間的生活、何時才能被遣返回國,都是未知數。
BGF內部官員Naing Maung Zaw坦言,長期看押這些電詐人員,對BGF來說是一個沉重負擔,為此,他們不得不不增派2,000名安保人員以維持管理秩序。
另外,這些被關押的人,每天光是餐飲、電力等基本開銷就高達2億緬元(約69萬元人民幣),而中國公民的每日人均費用約3萬緬元(約104元人民幣)。
然而,電詐人員的處境遠比數字更殘酷。
根據滯留在妙瓦底督導局的中國人投稿,他們每天被士兵控制,食物短缺、物資昂貴、衛生條件極差,甚至遭受武裝人員的虐待。更甚者,當有人因焦慮與士兵起衝突時,士兵直接上膛持槍威脅,並用棍棒與電棍鎮壓。用兩個字來概括,就是“惡劣”!
BGF當前的行動,看起來像是“全力打擊電詐”,還發聲明讓各國把自己國家的公民儘快帶走,但實際上更像是一場苦肉計。遣返進度的緩慢不僅加重了他們的經濟負擔,同時也讓他們有了更多的談判籌碼,或許正是為了在國際社會和中國政府面前換取更多利益。
試問,5000人的遣返,對於中國來說,是個大數目嗎?並不是!中國不缺關押這些人的硬體、也不缺關押這些人的經濟條件,而且中國近幾年都是嚴厲打擊跨境電詐犯罪的,沒有理由對於這麼多嫌疑人置之不理。唯一的可能就是,BGF也不想那麼快把人放完!如果把人放完了,就相當於手上沒有了“人質”,反而招來武裝打擊怎麼辦?
所以只能一批批放,一點點放。第二批還1400多人,第三批就只有這個數字的一半了。
PS:根據媒體的報道,菲律賓目前也計劃在未來2-3周遣返一些POGO從業人員,裡面中國人估計不少於一半。可怕的是,其中一些人正在接受透析治療,部分人還確診感染了艾滋病(HIV)。 如果把這些人遣送回國,那真的是送了一個個定時炸彈回去啊!
DKBA的“兩面手法”:驅逐中國人,另建新園區
相較於BGF的“表面合作”,緬甸民主克倫佛教軍(DKBA)的做法更加直接:既不大規模抓人,也不配合遣返,而是“驅逐+重建”雙管齊下。
2月9日,DKBA發布聲明,下令所有中國人必須立即離開他們的管轄地區,並承諾會加強巡邏,阻止中國人再度進入,同時警告任何違反命令的人都將承擔法律責任。看似正義凜然,但DKBA的真實意圖卻不言自明——他們根本就不想徹底根除電詐產業,而是在緬泰邊境另起爐灶。
據傳,緬甸Phaya Tong Su電詐地區已有2萬名從妙瓦底逃來的中國人,且想進入該地區的人需向埃萬上校支付每人10萬泰銖的路費。
在這裡的中國“老闆”不僅隨身攜帶手槍,還以每人每月薪資8000泰銖的薪資僱傭了DKBA士兵作為私人保鏢。
要知道,DKBA士兵的月薪僅有1500泰銖。
且該地區看守制度相當嚴格,負責看守的DKBA士兵會每月輪換一次,以防建立勢力或協助被困電詐受害者逃跑。
更重要的是,早前2月份,中國政府要求逮捕藏匿於緬甸水穀溝的10名中國灰產團伙頭目,並將其遣返回中國,但至今無進展。而且其中9人已逃至Phaya Tong Su!DKBA還把價值數億泰銖的土地出售給了他們,繼續搞電詐!
根據最新情報,DKBA正在距離Phaya Tong Su電詐地區附近15公裡的Zeenapin地區,建設新的電詐基地,其規模令人咋舌!
據媒體披露,沿A2公路左側已被磚牆圍起,佔地超過40公頃,約相當於560 個標準足球場!這裡的的土地已被平整,預計將用於建造住宅區,以容納從水穀溝和Phaya Tong Su遷來的中國灰產人員。
大型發電機已經安裝到位,就等這波抓捕風聲過去以後,電詐團夥將遷入此地。該地區到妙瓦底,只需要4個小時車程!
該地生活設施齊全,加油站、醫院、糧倉、餐飲等配備一應俱全。雖然還有部分區域仍在建設,但核心運營框架已經成。型附近一公裡處某地,還被傳是DKBA武裝部隊的基地!
總而言之,這些中國灰產團伙頭目遣返中國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而DKBA的策略也很明顯:與其和中國合作遣返電詐人員,不如換個地方繼續經營。他們的聲明看似是在維護秩序,實則是在重新洗牌,將老窩清空的同時,為新的詐騙基地騰出空間。
更令人忍俊不禁的是,BGF表示要將水溝穀打造成旅遊區,目前正在進行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
不少人看了都吸一口冷氣:誰信啊?誰敢去?!
緬甸勢力複雜,打擊電詐難以根除
緬甸地方勢力錯綜複雜,而電詐產業背後的利益鏈條更是盤根錯節。無論是BGF還是DKBA,其態度表面上都“積極打擊”,但實際上,電詐帶來的經濟利益、人員牽連與權力分配讓他們無法真正痛下殺手。
1.錢的誘惑:
電詐行業每年創造的利潤數十億美元,即便在戰亂頻仍的緬甸,這也是無法忽視的財富。
參與其中的不僅僅是地方武裝組織,緬甸政府軍內部也有人涉足,甚至緬甸東北軍區的多名軍官因涉入電詐而被拘留調查。
比如上文說的新電詐基地附近,按照慣例,只要有油罐車經過此路,無論進出都要支付3000泰銖。而這些錢,KNU分得40%,埃萬上校領導的DKBA分得40%,緬甸軍方分得20%。
2.權力的較量:
各個地方武裝組織都試圖在電詐產業上分一杯羹,即使公開表示支援打擊,私下卻各自盤算如何繼續獲利。有的是希望藉此交換對自我有利的條件,有的是希望藉機會打壓其他勢力,企圖“黃雀在後”。
例如,去年8月緬甸東北軍區失守後,政府軍在孟崖重新集結,而該地區正是緬北電詐轉移的重要落腳點。
3.人性的黑暗:
被解救的電詐人員多數是被騙入園區的普通人,但在這場國際博弈中,他們的命運卻成為了各方討價還價的籌碼。
BGF“看押”這些人不僅是負擔,也是資本,只有當遣返工作符合他們的利益時,才會真正推進。
結語:緬甸的電詐黑幕,不會輕易落幕
中國、泰國、緬甸三國政府近期召開了聯合打擊電詐的部級協調會議,強調要加大力度剷除跨國電詐犯罪,並建立常態化的國際執法合作機制。但現實是,這場博弈遠未結束。
BGF的“演戲抓捕”暴露出遣返進度緩慢、管理混亂的問題;
DKBA表面“強硬”驅逐中國人,實則在秘密建設新的詐騙基地;
緬甸政府軍內部同樣有涉詐人員,甚至地方勢力之間因電詐利益互相勾結。
對於緬甸來說,電詐產業既是麻煩,也是“提款機”,而這場“打擊”行動,或許只是各方勢力的又一次利益重分配。徹底清除電詐?那是不可能的,至少在利益的天平失衡之前,緬甸的電詐黑幕,仍會繼續上演!
這不,有網友爆料,說泰國要恢複妙瓦底地區限制的部分wifi網路!這就鬆口了!
後續情況發展將會如何,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