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責監管包含賭場在內的娛樂綜合體項目的特別委員會副主席NIKOM BOONWISET公開宣布,曼穀、春武裡府(芭提雅)、清邁和布吉島將成為泰國首批合法賭場的落地城市。
NIKOM解釋說,之所以選定這四個城市,是因為它們本身就是泰國最熱門的旅遊目的地,遊客流量大,消費能力強,最適合推廣這個項目。
雖然泰國政府昨天才官宣賭場的具體建設城市,但其實在今年1月,泰國內閣就已經批准了賭場合法化的法律草案,這次正式公布落地地點,估計是早就做好了準備,才敢放出消息。
賭場面積不到10%?政府:別再說我們只想搞賭場了!
NIKOM特彆強調,每座娛樂綜合體中,賭場的面積不會超過10%,其餘部分將用於建設五星級酒店、購物中心、遊樂園、體育場、會展中心等,打造一個綜合性旅遊項目。(大概可以理解為“澳門模式”)
他話裡話外都透露出一個意思——我們不是單純為了賭場,而是要搞一個完整的高端娛樂中心。
之所以反覆強調賭場只佔10%面積,就是為了堵住那些反對者的嘴,因為不少人一直在說,泰國政府所謂的“娛樂綜合體”就是在打著旅遊的旗號,實際上只是想靠賭場撈錢。
但不管怎麼包裝,這5000億泰銖的投資,怎麼看都不像是“附帶一個小賭場”那麼簡單。
根據官方預計,這個豪賭級別的項目,每年將吸引至少5000萬遊客,創造4萬個就業機會,並且為泰國帶來巨額經濟收益。目前,已經有不少國際資本對這個項目表現出濃厚興趣,想要分一杯羹。
不過,民眾的反對聲音可沒停,賭場合法化在泰國社會裡依然是個極具爭議的話題。
賭場合法化,真能帶來經濟騰飛?還是社會災難的開始?
泰國政府在疫情後急著推動經濟複蘇,賭場合法化確實是個能讓GDP飆升的項目。但民間的反對聲音也不小,最大的擔憂點有兩個:
1.賭場建好了,泰國年輕人怎麼辦?
賭場對經濟的拉動效應確實明顯,但問題是,賭博會上癮啊!很多反對者的顧慮是:
賭場開放後,泰國年輕人和未成年人會不會染上賭癮?
泰國政府能不能真正做好防沉迷措施?
現在泰國的非法賭博場所都還是“小眾”行為,可一旦大規模賭場落地,本來不賭的人會不會被吸引進去,最後沉迷其中?
這些問題,政府目前還沒有給出讓人信服的解決方案。
2.洗錢、賭場中介,會不會成為新一輪“犯罪溫床”?
泰國戒賭基金會的擔心更進一步,他們認為,賭場一旦合法化,接下來可能會衍生出很多洗錢犯罪,比如:
賭場中介的出現:未來可能會有專門的“賭場掮客”,專門幫助那些本不應該(或不能)進入賭場的人,想辦法弄進來賭錢。
地下洗錢鏈條:賭場本身就是個資金流動極快的地方,如果監管不到位,那這裡會不會變成洗錢的天堂?
就算政府說會“嚴加監管”,但問題是,監管漏洞要怎麼補?相關法律要怎麼定?會不會又有人鑽法律空子?這些問題,泰國政府目前還沒給出詳細答案。
賭場門檻高?普通泰國人進不去?
針對賭博成癮的問題,泰國總理佩通坦在3月12日表示,泰國政府不會急著推進賭場項目,但也不會停下來。
為了安撫民眾,他特別拋出了一個“門檻”——泰國人如果想進入賭場,必須證明自己銀行賬戶裡至少有5000萬泰銖(約合1000萬人民幣),而且存款期限必須超過6個月。
看起來這個入場門檻高得離譜,足夠勸退大部分泰國本地人,但問題是,真要賭的人,會真的用自己的賬戶申請入場嗎?
這時候,就該輪到所謂的“賭場中介”出場了——總會有人找到“辦法”進去,關鍵是泰國政府有沒有足夠的法律去堵住這些漏洞。
《娛樂綜合體法案》到底有沒有監管漏洞?反對者開始“放大鏡”查問題
最新版本的《娛樂綜合體法案》裡,有一條備受爭議的條款:
允許持有賭場營業執照的企業,自己安排其他業務,為賭場裡的客人提供便利。
聽起來是很正常的商業條款,但泰國戒賭基金會的反應是:
“其他業務”這四個字,範圍是不是太寬泛了?
這個條款是不是給了賭場無限制的自由度?
如果監管不到位,會不會衍生出更多地下博彩交易?
再結合前面提到的“賭場中介”問題,這些法律漏洞如果不補上,賭場很可能變成一個“監管黑洞”。
泰國政府下一步怎麼走?這場豪賭還能繼續嗎?
按原計劃,《娛樂綜合體法案》本應該在3月12日的內閣會議上提交,但由於財政部最近收到了大量公眾的“負面反饋”,導致這項法案被推遲至3月14日才正式提交。
這說明什麼?說明政府的壓力越來越大,反對者的聲音越來越響。
接下來,泰國政府如果真的想讓賭場項目順利推進,唯一的辦法就是補足所有監管漏洞,拿出一份讓反對者閉嘴的法案。否則,一旦出現“法案漏洞太大,導致賭場亂象叢生”的局面,泰國政府將直接背鍋。
賭場合法化,到底是經濟引擎,還是社會毒瘤?
這場5000億泰銖的豪賭,真的能讓泰國經濟起飛?還是會成為另一個社會毒藥?
目前來看,各方爭議遠未平息,這場風波的後續,怕是還會持續發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