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8日,泰國內閣例行會議上,原本定於次日提交給眾議院審議的《綜合娛樂場所經營法案》草案被總理佩通坦突然推遲。這一決定猶如政治地震,瞬間引燃了曼穀政壇的烽火,也讓本已裂痕頻現的聯合政府再度陷入輿論漩渦。
佩通坦在新聞發布會上試圖以“地震災後恢複”“美國增稅應對”等緊急任務為由,為推遲審議披上合理外衣。然而,這般說辭在泰國政壇老練的觀察者眼中,不過是欲蓋彌彰的政治辭令。真正推動這出政治戲劇的幕後推手,是聯合政府內部暗流湧動的複雜考量。
黨派裂痕:泰自豪黨與為泰黨的政策鴻溝
作為聯合政府第二大執政黨,泰自豪黨在《綜合娛樂場所經營法案》上的保守立場,與為泰黨的開放態度形成鮮明對比。泰自豪黨擔憂賭場合法化將引發社會道德滑坡,觸動其傳統選民的利益神經;而為泰黨則視之為吸引外資、提振經濟的“金鑰匙”。這種政策分歧如同楔子,不斷撕裂聯合政府的團結表象。
宗教禁忌:泰族黨的關鍵否決權
擁有9個議席的泰族黨,其議員多來自泰南穆斯林選區。伊斯蘭教義對賭博的嚴格禁忌,使該黨對法案持天然抵觸情緒。泰族黨黨魁塔威雖強調“議員享有完全投票自由”,但其“政府能與穆斯林選民有效溝通”的表態,實則是政治妥協的婉轉託詞。泰族黨的立場,已成為法案通過與否的“一票否決”按鈕。
公投風暴:藍黨陣營的憲法阻擊戰
藍黨陣營參議員援引《公投法》條款,要求就該法案舉行全民公投。他們認為,法案涉及國家安全及重大利益,未經公投即通過將觸犯《刑法》《憲法補充法案》。這一要求看似程序正義,實則暗含政治算計——若啟動公投程序,法案審議將無限期擱置,聯合政府的經濟改革藍圖也將化為泡影。
傳聞漩渦:前總理他信的“政治幽靈”
關於前總理他信指示聯合政府黨派高層“必須投票支援法案,否則逐出執政聯盟”的傳聞,雖遭執政黨高層否認,卻在政壇激起驚濤駭浪。工業部長埃卡納的“黨內會議決定”說辭、民主黨黨魁查棱猜的“虛假新聞”駁斥、泰族發展黨黨魁瓦拉烏的“密切關注”表態,共同編織出一幅政治博弈的微妙圖景。
法案本身:經濟願景與政治賭注
《綜合娛樂場所經營法案》草案規定,賭場運營商須為在泰註冊法人,註冊資本不低於100億泰銖;泰國公民入場需年滿20歲,擁有5000萬泰銖定期存款。法案旨在通過賭場合法化吸引外資、刺激旅遊,同時以嚴格條款規避社會風險。然而,在政治風暴中,這份經濟願景已淪為各方角力的政治籌碼。
結語:政治博弈中的泰國未來
推遲審議《綜合娛樂場所經營法案》,與其說是策略調整,不如說是聯合政府為掩蓋內部裂痕拋出的“政治煙霧彈”。在這場博弈中,沒有真正的贏家——政府權威在爭議中消磨,黨派信任在裂痕中崩塌,而泰國民眾期待的改革紅利,仍在政治迷霧中飄搖不定。這場政治風暴的最終走向,將深刻塑造泰國的政治生態,也考驗著執政聯盟的智慧與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