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菲律賓華商郭從願(Anson Que)及其司機在馬尼拉離奇失蹤。家屬很快接到勒索電話,被索要高達2億比索的贖金。儘管家屬支付了贖金,兩人仍慘遭撕票。4月9日,警方在黎刹省找到他們的遺體,死者遺體上有明顯酷刑痕迹。這起惡性案件引發菲律賓華人社群的強烈震動,也再次暴露出該國治安體系存在的深層問題。
案件追查緩慢,嫌疑人背景成謎
菲律賓警方已介入調查,並表示已鎖定部分嫌疑人,與多部門展開聯合追查。然而,截至目前,案件尚無實質性突破。郭從願家屬則公開聲明,否認其與博彩行業存在任何關聯,呼籲外界停止無根據的揣測與抹黑。
儘管警方承諾“全力偵破”,但調查進度遲緩、警方通報滯後,令外界對案件公正性產生懷疑。一些輿論更直接質疑:是否有執法機關內部人員與犯罪團夥存在勾結?
惡性綁架激增,政府緊急加強華人社區安保
郭從願遇害事件不僅震驚華人圈,也引發國際社會對菲律賓治安狀況的高度關注。為應對愈演愈烈的社會恐慌,菲律賓政府近期加快部署:
在中國城、BGC、馬卡蒂等外籍人士集中區域增派巡邏警力
成立“華社服務台”,提供報案與安全諮詢支援
與華人商會和社區代表召開閉門會議,收集安保建議與訴求
政府希望藉此修複華社與投資者對治安的信任,但在頻繁發生綁架與撕票事件的背景下,成效仍待觀察。
菲律賓“反綁架力量”何在?
菲律賓官方設有多個反綁架與刑事偵查組織,包括:
國家警察反綁架小組(AKG):隸屬PNP,是主要負責綁架案偵辦的前線部門;
國家調查局(NBI):司法部下屬,協助偵破重大犯罪;
總統反有組織犯罪委員會(PAOCC):專註打擊有組織犯罪,直接向總統府彙報;
移民局(BI):協助追查涉案外籍人員的出入境軌跡。
其中,AKG是主力單位。據資料,AKG全國設有多個辦事處,擁有數百名專業人員,覆蓋偵查、談判、戰術、技術支援等職能。然而,實際表現卻頻頻遭到質疑:
舉報電話無人接聽;
缺乏及時響應與有效偵辦;
曾依賴商會捐贈設備與車輛;
調查能力受限、資源分配不足。
有網路爆料稱,該單位常因“人少事多”而疲於應對,許多成員需要“身兼多職”,專業度令人擔憂。
腐敗與“內鬼”:綁架案背後的灰色地帶
更令人擔憂的是,多個消息源指出,近期多起綁架案背後,是一個由中國大陸人士組成的跨國犯罪團夥,疑似與部分“黑警”勾結。有人甚至直言:“警察知道是誰乾的,卻不能抓。”贖金、保護費、利益鏈條,讓部分執法人員失去立場。
即便案件性質惡劣,仍有多起綁架案拖延偵破,死者無法還魂,公眾無法釋懷。
司法部出手:擬設獨立反綁架特別小組
鑒於反綁架行動屢次失靈,菲律賓司法部宣布將成立直屬反綁架特別小組,意圖跳脫傳統警察系統框架。該小組將:
獨立運作,直接對司法部長負責;
專註偵辦重大綁架與勒索案件;
與PNP、NBI、PAOCC等單位展開協調配合;
強化案件透明度與破案效率。
該舉措被視為政府“治亂圖變”的訊號,也意味著內部反腐或將成為打擊綁架案的關鍵突破口。
制度漏洞重重,菲律賓治安何時“安心”?
雖然菲律賓已設有多個應對綁架的官方機構,但在現實操作中仍面臨眾多挑戰:
執法效率低、案件響應慢;
跨部門協作不暢,資訊孤島嚴重;
基層警員待遇低,腐敗易滋生;
部分高層失職,外界質疑不斷。
從郭從願案件可見,菲律賓要想真正遏制綁架橫行、重建社會安全,不僅要靠“巡邏加密”“服務台設點”這些表面功夫,更需要對執法系統進行根本性整頓。
只有解決權力尋租與執法失能問題,菲律賓才能重新贏得外界的信任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