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
全球iGaming領袖
百萬iGaming從業人員首選出海平台:
首頁>資訊頻道>資訊詳情

重壓之下,東南亞電詐組織正向“有計劃”地向南美洲和非洲等地迅速擴張轉移

PASA News
PASA News
·火星

聯合國犯罪問題辦公室近日發布報告稱,盤踞東南亞多年的“電詐團夥”開始出現在了南美與非洲部分地區。

這些來自東南亞的網路詐騙產業正在“有計劃”的向非洲、南美洲及東歐擴張,其擴散速度遠超傳統跨國犯罪。如果不加以遏制,一旦這些犯罪團夥在該地區“生根發芽”,對這些國家將是一場“災難”。

聯合國犯罪問題辦公室認為電詐之所以會如此擴散,根本原因是東南亞當地國家對這些“團夥”的打擊不夠徹底和有效。這是一個老生常談的問題,多年以前,電詐之所以能在東南亞部分國家肆無忌憚的“發展”,原因很複雜。

除了電詐背後巨大的“利益鏈”,最主要原因就是當地政府的“縱容”和不作為。

這些犯罪集團通過強迫勞動、人口販運等手段,在緬甸、泰國等地建立大規模詐騙園區,他們“招納”了數萬名員工,形成集技術開發、引流推廣、洗錢為一體的成熟鏈條。

今年年初,隨著東南亞執法行動的加強,該地區犯罪集團開始“有計劃”的向監管薄弱的地區轉移。

報告指出,非洲的贊比亞、安哥拉、納米比亞,以及南美洲的販毒組織成為新目標。

犯罪集團通過與當地非法勢力合作,利用販毒網路的洗錢渠道,快速建立據點。

網路詐騙的“輕資產”特性使其具備快速複製能力。詐騙集團無需跨境運輸實體物資,僅需網路工具即可覆蓋全球受害者。

儘管東南亞國家加強了對電詐犯罪的打擊力度,但是跨國協作的滯後性導致犯罪集團“打而不死”。

例如,中泰聯合行動雖解救部分人員,但犯罪網路仍能通過轉移至寮國、格魯吉亞等地“複活”。

所以說,根除電詐犯罪需要制定系統性的方案,僅僅依靠局部“滅火”是遠遠不夠的。

電詐能夠長期生存,離不開背後巨大的“利益”。

據不完全統計,詐騙產業每年能夠產生數百億美元利潤,遠超部分國家的GDP。在非洲和南美部分國家,貧困才是原罪,為了“混口飯吃”,不少人只能“無奈的”選擇鋌而走險。貧困與落後是電詐能夠在該地區生根的主因。

以非洲納米比亞為例,目前這個國家的失業率高達33%,犯罪集團只要以“高薪工作”為由,就可誘騙大量的當地人蔘與詐騙。

當前,中泰緬區域性合作模式已初見成效。去年一年,瀾湄六國“海鷗行動”破獲詐騙案件160餘起,抓捕7萬餘人,聯合行動仍然是打擊的最有效手段。

如何“有效”打擊?技術反制,從“被動防禦”到“主動獵殺”需建立全球統一的數字追蹤系統,利用AI演算法即時監測異常資金流動、可疑IP地址。

同時,推動國際刑警組織(Interpol)與科技公司合作,開發反詐“防火牆”,在技術層面壓縮犯罪空間。

制度革新,打破跨國執法的“玻璃門”推動《聯合國打擊跨國犯罪公約》升級,明確跨國犯罪的管轄權與引渡規則。

建立“區域性執法聯盟”,如東盟-南美反詐協作機制,實現情報共用、聯合偵查、跨境抓捕的一體化運作。社會治理,從“末端打擊”到“源頭治理”堵不如疏,貧困與教育缺失曆來都是犯罪擴張的溫床。

解決電詐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消除”當地的貧困和教育缺失問題。

國際社會應加大對脆弱國家的援助,幫助其完善反人口販賣法律、提升教育水平、提供就業機會。

比如可以在非洲推廣“數字素養教育”,減少民眾因資訊不對稱而淪為詐騙幫凶的風險。

#其他#产业AI电诈防范AI联合国AI东南亚电诈AI跨国犯罪AI国际诈骗AI南美扩张AI非洲扩张

風險提示:所有資訊內容皆來自於使用者創作,請保持客觀立場自行分辨內容觀點。

PASA News
PASA News
310分享
東南亞新焦點:緬甸園區成行業新寵,官方打擊力度加大

東南亞新焦點:緬甸園區成行業新寵,官方打擊力度加大

68篇文章·50.5k閱讀
登入後參與評論

評論區0

發布首次評論~

發布首次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