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博弈集團案近日再度掀起輿論波瀾。
主要被告之一陳政穀在台中地方法院審理期間,拒絕繳納高達3.5億元的保釋金,併當庭直言:“我直接進去關!”此番強硬表態,不僅激起社會關注,更讓本案的司法程序與檢方調查手法再度成為爭議焦點。
陳政穀原本在高等法院裁定可保釋,然而因檢方抗告,案件重回羈押庭審理。台中地院最終裁定陳政穀收押禁見。他在庭上公開質疑檢方“邏輯錯亂”,並表示偵辦過程存在嚴重瑕疵,強調自己將於法庭上據理力爭。
據媒體披露,檢方提交的360頁起訴書中,存在多項備受爭議的內容,陳政穀及辯護方提出以下六大質疑:
將仍處開發階段的線上遊戲錯誤歸類為賭博工具;
高估洗錢金額,誇大至438億元;
僅憑一名證人供述認定其為集團主謀;
賄賂指控缺乏對價結構;
涉組織犯罪的證人未經合法具結;
忽略其曾協助警方破獲詐騙案的重要證據。
此外,檢方起訴範圍之廣也遭輿論批評。被列為被告的30人中,不乏工程師、行銷專員,甚至行政助理等基層員工。部分僅參與技術開發或日常事務的職員,也一併被控“賭博罪”,引發“擴大化追訴”的質疑。
例如,一名僅負責音效製作的王姓工程師,僅因承認參與開發項目,就被緩起訴並須繳交11萬元公益金。輿論指出,此類處理方式恐構成“寒蟬效應”,壓抑科技與產業人才的發展空間。
法律界人士表示,若上述爭議無法在後續審理中獲得合理說明,檢方將面臨程序公正與實體正義的雙重挑戰。當前案情仍在進一步審理中,社會各界持續關注,擔憂是否將演變成“打擊過當、羅織罪名”的司法典範。
相關單位則表示,將密切追蹤進展,確保案件在法理之下獲得公正處理,維護司法公信力不容妥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