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初入缅北,步步惊心
本想写一本关于缅北的小说,结果却差点成了小说里的人物。两次前往缅北,我原本只是为了收集素材,结果却身陷险境。在这里,电诈、逃亡、枪支、赌场和瘾君子随处可见,现实比小说更离奇。
我原计划在缅北待上七天,进入电诈园区附近的村子观察生活,但刚入境不久,就被所谓的“同胞”带进了臭名昭著的电诈园区。在那里,进去容易,出来难。
在园区里,规则极为残酷。被抓住的人每天都在挨打,有的被锁在铁笼子里,有的被打断腿,想跑?跑了就等着被抓回来受更严厉的惩罚。我原本以为,这样的经历能让我写出一本畅销书,但真正经历后,我才明白,这根本不是写小说,而是拿命去拼。
幸运的是,园区的看守失职,我趁机逃了出来,误打误撞来到了一个叫小奇丽村的地方——这个村子是逃出电诈园区的“废人”们的藏身之地。
2. 小奇丽村:逃亡者的避难所
村子里全是从园区逃出来的人。他们不信任任何人,也不关心任何人,眼里只有钱、毒品和活命的机会。村里没有笑声,没有希望,甚至连狗都不吠叫,像是对周围的一切早已麻木。
我在村子里遇到了黑丫——村里唯一一个会讲中文的女人。她和其他人不同,她冷静、狠辣,对一切都看得很透彻。她告诉我,村子是军阀太子的地盘,园区里的人不敢随便进来,但想真正活下去,必须学会适应这里的规则。
每天,我都会带着一支在村里找到的黑星手枪爬山,踩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逃生小路。只有握着枪,我才有一丝安全感。
3. 黑丫的故事:从被卖的新娘到幕后操盘手
黑丫并不是本地人,她的故事比我想象的更复杂。她从小家境贫寒,被城里的“支教大学生”拐骗后卖掉,先是在缅邦的一个村子里当了几年童养媳,后来因为没能生育,又被转卖到另一个地方。
她逃跑后沦落风尘,最终被白哥——缅北最大的新娘买卖头目收为手下,成了他手下的“看场人”。她要负责管理那些被拐来的女孩,教她们如何讨好买家,如何“表现得像个好媳妇”。
她告诉我,在缅北,女孩从小就被视为商品,生下来就可能被卖掉,长大后能换钱的就嫁人,不能换钱的就送去工作。但即使她见惯了这种事,仍然无法掩饰内心的愤怒:“我爸穷归穷,但他不会卖女儿。”
4. 白哥:从新娘买卖到电诈集团的黑幕
在缅北,白哥的名字无人不知。他早年间专门贩卖新娘,后来转行做电诈,规模比以前大了十倍。黑丫曾经是他手下,如今,她自己也在利用这些规则生存。
白哥的园区里,每天有数千人在进行诈骗工作。这里实行严格的“奴隶制度”,不再发工资,而是直接控制人身自由,园区里的人想跑?不可能!所有出口都被铁丝网封锁,巡逻的武装人员随时待命,违抗命令的人下场极惨。
黑丫告诉我,早些年,电诈园区至少还讲点“规矩”,员工还能拿到工资,而现在,一切都变了,自由资本主义诈骗,最终竞争不过奴隶制诈骗。
5. 再次回到缅北,现实比小说更残酷
多年后,我再次来到缅北,发现一切都变了。那个曾经给我指路的老头——军阀太子的警卫,被传言在一次行动中打死了园区老板,但他本人也消失得无影无踪。
而白哥的生意越做越大,甚至连村子里的人都开始依赖电诈行业生存。以前,村里的人还会卖新娘赚钱,现在他们直接拉人进电诈园区,一张嘴就是“上班12小时算轻松的,18小时才算正常。”
园区里甚至开始搞“企业文化”,每天开晨会、跑操、唱歌、宣誓忠诚,就像军训一样。我听着这些消息,一阵发愣,却又觉得理所当然。
在小卖部,我买了包烟,转身时,发现有人在盯着我。卖烟的阿婆低声警告我:“那是白哥的人,随时盯着,看看有没有逃出来的。”我瞬间明白,这地方已经不能再待了。
6. 终局:离开缅北,带不走的故事
我坐上回国的车,远远望着电诈园区。铁丝网围得像监狱,监控摄像头不停旋转,像是在寻找下一批逃跑的猎物。
白哥会继续他的电诈帝国,黑丫呢?她是否还活着,是否也成为了这场骗局的一部分?我不敢想,也不愿想。
坐在机场里,看着屏幕上的航班信息,我心里默默问自己:如果当初我敢站出来救黑丫,事情会不会不一样?
但答案,无人知晓。
缅北,缅北(短文)


评论区0
你自己就是白哥吧
可以,人才
缅北早没了

文笔不错,你快加入园区写剧本
这种肮脏事还能写文章抒情的吗

进缅北还能出来?你在写小说吗?好的,你在写小说
边水往事?
/ 没有更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