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闹得很大的中国医疗器械公司高管孙靖、夏柯孚赴菲律宾商业考察时遭遇绑架并被撕票一案,昨天有了新的进展。
成都商报旗下红星新闻披露称,昨天知情人透露,死者家属上月从菲律宾警方处得到消息,这起绑架案的主犯已在美国落网。经美国警方审理后了解到,这名主犯系中国人,目前已对犯罪事实进行了招供,警方还在追查团伙中其他成员。
这名中国籍主犯落网的原因不外乎两个:其一,通过USDT收取赎金正是这个人,美国警方通过金流锁定了他的身份并将其抓获;其二,此前落网的同案犯“李娜”供述了其人的下落,或者通过其人与“李娜”的联系方式等被锁定。
再而且,好像他日常害的华人还不止这一两个,具体情况有待警方突破。
在海外漂泊的日子里,本以为同胞是陌生土地上的温暖港湾,然而,残酷的现实却如同一把利刃,无情地划开了这份美好的幻想。这一桩桩悲剧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为何同胞在国外会成为危险的来源?
PASA认为,抛开所谓大家经常谈论的“人性本恶”、“人渣都跑到国外”等说法,其实还有一些海外生活的细节场景问题值得我们探讨。
利益冲突是首要因素
在海外的商业环境中,必须承认同胞之间往往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许多华人在海外从事着相同或相似的行业,资源的有限性加剧了竞争的残酷性。以菲律宾的商业领域为例,一些华人经营的企业在争夺市场份额、客户资源以及商业机会时,矛盾日益凸显。在马卡蒂火锅店枪击案中,虽然具体原因仍在调查,但有人爆料的商业纠纷版,似乎并非空穴来风。
当巨大的经济利益摆在面前,部分人可能会被贪婪蒙蔽双眼,将同胞情谊抛诸脑后,不惜采取极端手段来打压对手,以获取更多的利益。这种利益至上的观念,使得同胞之间原本应有的互助关系扭曲变形,成为危险滋生的温床。
文化与法律差异
海外华人来自国内不同的地方,有着各自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在国内,某些行为可能受到道德和社会舆论的约束,但在当地的法律环境下,一些人对当地法律的理解不足或心存侥幸,容易激发“恶”的一面。在菲律宾,部分华人可能并不清楚当地法律对于某些犯罪行为的严厉惩处,甚至认为当地的执法监管不严,可以逃避法律制裁。
这种文化与法律认知的偏差,使得一些人在处理矛盾时容易采取过激行为。在一些纠纷中,他们没有通过合法、和平的途径解决问题,而是选择了暴力手段,导致同胞受到伤害。国内外法律、执法监管力度的差异,或许激发了人性中的邪恶,原本不敢想不敢做的事情,都可能因为侥幸心理作祟,而付诸行动。
心理失衡
身处异国他乡,部分华人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部分人在适应新环境、融入当地社会的过程中遭遇挫折,可能会嫉妒于同胞的成功,或是长期积累的负面情绪无处释放,在这种心理失衡的状态下,一些人可能会将自己的不幸和不满发泄到身边的同胞身上。
不幸的是,由于同胞是他们最容易接触到的群体,一些心理脆弱或扭曲的人可能会把同胞视为可以随意欺凌或报复的对象。熟人往往都是最了解我们的人,一旦熟人起了害人之心,可以说是相当难以提防。
犯罪网络的渗透与诱惑
在菲律宾,跨国犯罪团伙的存在人尽皆知,这些团伙可能会利用华人之间的联系来实施犯罪。他们可能会蛊惑、胁迫部分意志不坚定的华人参与到非法活动中,如绑架、诈骗、网赌等。一些华人在不知不觉中陷入了这些犯罪网络,被利益驱使或者受到威胁,从而对其他无辜的同胞下手。
在菲律宾的绑架案件中,就有犯罪团伙利用华人对同胞的信任,精心策划犯罪,给华人社区带来了极大的危害。更糟糕的是,很多时候一旦踏入,有所沾染和涉及,想要抽身就难上加难。
在这四大因素中,社会文化差异和周边犯罪环境是外部诱因,自我心态调适和端正的利益观则是内核。每个人都要学会在复杂的环境中保护自己,同时也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被利益和欲望所驱使,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我们当然不能因为极端的案例,就对所有同胞都抱有警惕之心,但同时,我们也绝不能忽视人性之恶,可能带来的危害和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