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外交部东亚司最新披露,缅甸政府在打击电信诈骗团伙的行动中,已抓获6551名外籍电信诈骗分子,其中中国籍占比最高,总人数超过4000人**。这项数据再度引发了外界对跨国诈骗集团运作模式的关注,也揭示了东南亚地区“电诈产业”的复杂生态。
缅甸重拳出击:两个月内遣返4516名诈骗分子
缅甸政府近期加强了对境内电信诈骗团伙的打击,尤其是针对缅北地区多个诈骗园区展开突袭行动。自行动开展以来,已有6551名外籍嫌犯落网,其中4252人为中国籍,占比超过64%。
根据统计,截至3月19日,已有4516人被遣返回原籍国,但仍有数千人滞留在缅甸,等待进一步处理。泰国方面表示,遣返工作仍在持续推进,并将与各国政府加强合作,加速这些电诈分子的引渡进程。
19国诈骗人员曝光,中国籍占比超64%!
此次被缅甸政府逮捕的电诈人员共来自19个国家,其中中国籍人数遥遥领先,其次是越南、印尼和印度,这也反映了东南亚电信诈骗行业的国际化趋势。
各国落网人数如下:
🔹中国大陆:4240人🔹台湾:12人🔹越南:676人🔹印度尼西亚:663人🔹印度:581人🔹菲律宾:187人🔹肯尼亚:41人🔹马来西亚:36人🔹南非:23人🔹巴基斯坦:21人🔹孟加拉国:20人🔹斯里兰卡:16人🔹老挝:13人🔹尼泊尔:8人🔹埃塞俄比亚:5人🔹乌干达:3人🔹卢旺达:2人🔹几内亚:2人🔹加纳:1人🔹日本:1人
跨境电诈为何屡禁不止?揭秘诈骗集团黑色产业链
东南亚地区长期以来是跨境电信诈骗集团的温床,特别是缅甸北部、柬埔寨西港、老挝金三角等地区,成为犯罪分子的“避风港”。这些地区由于政局复杂、执法力量薄弱,诈骗园区猖獗,甚至形成了**“公司化”运营模式**。
🔹诈骗集团运作模式揭秘:
1️⃣诱骗求职者:诈骗集团通过招聘广告,以“高薪工作”为诱饵,将受害者骗至缅甸、柬埔寨等地。
2️⃣强制从事诈骗:一旦被骗入园区,受害者便被迫参与电信诈骗,工作内容包括冒充客服、情感诈骗、博彩诈骗等。
3️⃣暴力控制:如果不服从,诈骗团伙会施以监禁、体罚、电击、贩卖等极端手段,甚至有人因此丧命。
4️⃣全球扩展:诈骗集团利用东南亚宽松的金融监管,通过虚拟货币洗钱,迅速扩展至全球。
中国籍诈骗人员为何占比最高?
此次统计数据中,中国籍电诈人员占比超过64%,这背后涉及多个因素:
🔹华语诈骗市场庞大:诈骗集团主要针对华语地区用户,如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中文母语者更易胜任。
🔹部分诈骗团伙由华人操控:许多电信诈骗集团的高层均为中国籍或华人背景,他们深谙华人社会心理,能精准设计诈骗话术。
🔹国内打击力度加大,犯罪集团外移:近年来,中国政府对电诈犯罪的打击力度持续增强,许多诈骗团伙选择转移至东南亚,以规避执法。
各国加紧围剿,电诈团伙路在何方?
面对全球范围内愈演愈烈的跨境诈骗问题,各国政府正加大打击力度:
✅中国:近年持续推动“猎狐行动”,跨境缉捕涉诈嫌犯,并与东南亚国家加强司法合作。
✅泰国:加强边境检查,防止诈骗分子利用泰国作为中转站。
✅缅甸:加大力度清剿诈骗园区,并与中国合作开展多轮遣返行动。
✅柬埔寨:关闭多个诈骗园区,并遣返大量涉诈人员。
但值得注意的是,诈骗集团并不会轻易消失,他们可能会调整策略,向非洲、中东、南美等地转移。未来,全球执法合作的强化,将成为打击跨境电诈的关键。
结语:黑色产业链何时终结?
缅甸此次逮捕的6551名电诈分子只是庞大诈骗网络中的一部分,真正的幕后操控者仍隐藏在暗处。中国籍诈骗人员为何占比如此之高?是个别华人作恶,还是整个诈骗产业链的系统性问题?这些问题仍需深入探讨。
随着全球反诈行动的升级,未来电信诈骗行业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缩小。然而,只要有巨额非法利润驱使,诈骗团伙就不会轻易消失。面对这一国际性难题,各国政府仍需保持高压态势,持续打击,才能真正铲除这一黑色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