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消息,泰国拉贾马努特别工作组在达府湄索县,查获一起涉嫌走私案件,嫌疑人为中国籍。
不过这并不是一起普通的“走私案”,据泰国特别工作组调查发现,涉嫌走私的物品中包含38箱卫星信号接收器。
据该嫌疑人交代,“走私物品”目的地为缅甸克伦邦妙瓦底地区的某个电诈园区。
此次“走私”事件,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面对越来越严厉的打击和限制,电诈产业链也在进行“技术升级” 。
根据相关方面专家鉴定,此次截获的卫星信号接收器是电诈团伙用来规避监管的核心工具。
相较于传统依赖通信基站的方式,卫星设备可实现跨国界、无地域限制的网络接入,极大地提升了犯罪活动的隐蔽性。
虽然泰国方面已经加大打击行动,断电断网,但是缅甸妙瓦底地区(尤其是臭名昭著的KK园区)仍然还是电诈犯罪的核心枢纽。
在经历上个月“艰难”的转型之路后,妙瓦底地区已经完全适应没有泰国供给资源的方式。
犯罪集团通过伪装物流(如使用商业标签混装设备)和利用泰缅边境检查站稀疏的地理条件(如湄索县与妙瓦底仅一河之隔),构建起成熟的走私网络。
再次形成“诈骗-洗钱-人口贩卖”的完整链条。
为了避免普通人上当受骗,不少国家已经加大宣传力度,提醒本国公民避免再次“踏入”该地。
目前来说,有一定效果,但是仍有不少人“禁不住诱惑”。
而电诈园区的老套路,比如以“高薪工作”为诱饵,诱骗或胁迫外籍人员参与犯罪活动。仍然有不少人上当,被骗到园区。
2025年2月,泰国接收了缅方移交的61名电诈受害者,其中包括39名中国公民,另有来自印尼、印度等国的受害者。
这些受害者一旦进入园区,往往面临暴力管控和高额“赎身费”威胁,逃离难度极大。
泰缅边境电诈打击行动的最新进展
2025年2月,泰国政府宣布对泰缅边境五个供电点实施断电、断网及断油措施,直接影响缅甸妙瓦底等电诈活跃区域。
数据显示,断电后相关地区用电量减少50%,显著削弱了电诈团伙的运营能力。
泰国副总理普坦强调,此举旨在“当断则断”,即便面临每年6亿泰铢的经济损失,也需优先保障国家安全。
为了保证“万无一失”,泰国军方与警方已经在达府湄索县等边境地区增设检查站,2023年至2025年间多次查获非法偷渡及物资运输案件。
2023年12月,两名中国籍偷渡者在湄索县被捕。
2025年1月,32名试图逃离缅甸非法活动的印尼公民也在该区域被拦截。
不过,目前仍然有不少“偷渡者”越过泰缅边境,给妙瓦底地区的电诈园区输送必要的生活和运营物质。
中泰缅老四国自2024年11月启动“湄公河之盾”行动以来,已押解逾2万名电诈嫌疑人。
中国通过国际刑警组织红色通缉令及跨境追逃提供关键线索,此次卫星设备截获与中方情报支持有关系。
此外,老挝等邻国也加入对缅甸地区供电限制行列,阻断犯罪集团能源补给。
不过,要向彻底打击电诈活动,仍然很难。
除了跨国打击协调难度,电诈团伙的技术迭代(如卫星设备、加密通信)对执法构成了新的挑战。
泰国计划进一步切断涉诈网络连接,并对必要通信实施降级处理。
未来需强化跨国技术协作,例如建立联合工作组机制,实时追踪资金流向与数字犯罪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