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菲律宾华商郭从愿(Anson Que)及其司机在马尼拉离奇失踪。家属很快接到勒索电话,被索要高达2亿比索的赎金。尽管家属支付了赎金,两人仍惨遭撕票。4月9日,警方在黎刹省找到他们的遗体,死者遗体上有明显酷刑痕迹。这起恶性案件引发菲律宾华人社群的强烈震动,也再次暴露出该国治安体系存在的深层问题。
案件追查缓慢,嫌疑人背景成谜
菲律宾警方已介入调查,并表示已锁定部分嫌疑人,与多部门展开联合追查。然而,截至目前,案件尚无实质性突破。郭从愿家属则公开声明,否认其与博彩行业存在任何关联,呼吁外界停止无根据的揣测与抹黑。
尽管警方承诺“全力侦破”,但调查进度迟缓、警方通报滞后,令外界对案件公正性产生怀疑。一些舆论更直接质疑:是否有执法机关内部人员与犯罪团伙存在勾结?
恶性绑架激增,政府紧急加强华人社区安保
郭从愿遇害事件不仅震惊华人圈,也引发国际社会对菲律宾治安状况的高度关注。为应对愈演愈烈的社会恐慌,菲律宾政府近期加快部署:
在中国城、BGC、马卡蒂等外籍人士集中区域增派巡逻警力
成立“华社服务台”,提供报案与安全咨询支持
与华人商会和社区代表召开闭门会议,收集安保建议与诉求
政府希望借此修复华社与投资者对治安的信任,但在频繁发生绑架与撕票事件的背景下,成效仍待观察。
菲律宾“反绑架力量”何在?
菲律宾官方设有多个反绑架与刑事侦查组织,包括:
国家警察反绑架小组(AKG):隶属PNP,是主要负责绑架案侦办的前线部门;
国家调查局(NBI):司法部下属,协助侦破重大犯罪;
总统反有组织犯罪委员会(PAOCC):专注打击有组织犯罪,直接向总统府汇报;
移民局(BI):协助追查涉案外籍人员的出入境轨迹。
其中,AKG是主力单位。据资料,AKG全国设有多个办事处,拥有数百名专业人员,覆盖侦查、谈判、战术、技术支持等职能。然而,实际表现却频频遭到质疑:
举报电话无人接听;
缺乏及时响应与有效侦办;
曾依赖商会捐赠设备与车辆;
调查能力受限、资源分配不足。
有网络爆料称,该单位常因“人少事多”而疲于应对,许多成员需要“身兼多职”,专业度令人担忧。
腐败与“内鬼”:绑架案背后的灰色地带
更令人担忧的是,多个消息源指出,近期多起绑架案背后,是一个由中国大陆人士组成的跨国犯罪团伙,疑似与部分“黑警”勾结。有人甚至直言:“警察知道是谁干的,却不能抓。”赎金、保护费、利益链条,让部分执法人员失去立场。
即便案件性质恶劣,仍有多起绑架案拖延侦破,死者无法还魂,公众无法释怀。
司法部出手:拟设独立反绑架特别小组
鉴于反绑架行动屡次失灵,菲律宾司法部宣布将成立直属反绑架特别小组,意图跳脱传统警察系统框架。该小组将:
独立运作,直接对司法部长负责;
专注侦办重大绑架与勒索案件;
与PNP、NBI、PAOCC等单位展开协调配合;
强化案件透明度与破案效率。
该举措被视为政府“治乱图变”的信号,也意味着内部反腐或将成为打击绑架案的关键突破口。
制度漏洞重重,菲律宾治安何时“安心”?
虽然菲律宾已设有多个应对绑架的官方机构,但在现实操作中仍面临众多挑战:
执法效率低、案件响应慢;
跨部门协作不畅,信息孤岛严重;
基层警员待遇低,腐败易滋生;
部分高层失职,外界质疑不断。
从郭从愿案件可见,菲律宾要想真正遏制绑架横行、重建社会安全,不仅要靠“巡逻加密”“服务台设点”这些表面功夫,更需要对执法系统进行根本性整顿。
只有解决权力寻租与执法失能问题,菲律宾才能重新赢得外界的信任与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