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跨境电信诈骗愈演愈烈,亚洲多国正在加速构建联合打击机制。近日,中国、柬埔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四国宣布启动新一轮反诈合作,标志着区域安全协作从双边走向多边,迈入“实战联动”的新阶段。
边境执法+情报共享,多点开花的联合打击格局初步形成
柬埔寨国家反人口贩运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周文英日前表示,柬泰两国已在边境地区开展联合执法,针对活跃于边境灰色地带的电诈团伙展开精准清剿。
与此同时,中国与印尼也在双边安全战略对话中将网络诈骗列为优先议题。双方承诺加强跨境情报交换、执法合作和技术资源对接,以建立更具效率的反诈合作机制。
印尼外交部长苏吉诺则指出,与中国在网络安全领域的合作“具有战略决定性”,并透露印尼正以此为模板,协助其他东盟国家提升打击电诈的能力建设。
周文英进一步披露,截至目前,已有来自17个国家的受害者被跨国犯罪集团诱骗至柬埔寨参与电诈犯罪,凸显区域合作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泰柬共建职业培训中心,试图从根源斩断电诈“人才链”
除执法协作外,预防性治理也被提升至议事日程。泰国新任总理佩通坦近日访问金边,与柬方签署边境安全合作计划,并敲定“跨境职业技能培训中心”协议。
该计划旨在为边境地区高风险人群提供就业技能,减少其被电诈集团吸收的可能性,从“供给端”削弱犯罪链条,被视为治理源头的重要尝试。
泰国警方则对柬方在多起跨境诈骗案件中的配合表示感谢,并宣布将建立更高级别的信息互通平台,实现快速应对与多国联动。
区域反诈合作升级:三大趋势凸显
多位分析人士指出,本轮联合行动具有三大显著特征:
合作层级提升:反诈议题不再局限于执法机构间的对接,已被纳入各国高层安全议程,呈现元首主导、部际协调的新格局;
技术协同加强:四国在网络监控、数据追踪、行为建模等关键领域展开合作,推动建立共享反诈科技平台;
人道维度纳入治理:通过职业培训与劳工保护机制,从社会治理层面切断诈骗组织的人力来源。
周文英表示:“我们正逐步构建一套跨国‘联动干预系统’,不再只是事后追捕,而是提前介入、精准封锁诈骗链条。”
未来挑战:诈骗网络或将向执法空白区转移
尽管当前反诈行动初显成效,但安全专家提醒,电诈集团具有高度流动性和适应性。随着柬泰印中等国打压力度持续加强,诈骗集团可能转向执法监管较弱的国家,寻找新的“避风港”。
因此,分析人士建议,未来应扩大合作网络,吸纳更多亚洲及全球伙伴加入联合打击体系,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跨区域“无缝封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