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
全球iGaming领袖
百万iGaming从业者首选出海平台:
首页>资讯频道>资讯详情

“虾哥案”引爆华人圈:设局反咬还是司法翻案?菲律宾执法灰区下的华人困局

PASA News
PASA News
·火星

一桩原本被归为“冒充公职敲诈”的案件,正在迅速演变为在菲华人圈内的公共事件。

2024年3月17日,菲律宾CIDG(刑事调查及侦查组)突袭马尼拉知名餐厅“成都小酒馆”,将店主——同时也是川渝商会副会长的何姓男子(绰号“虾哥”)带走,同时拘捕的还有两名在场中国籍男子彭某与熊某。消息传出后,在当地华人社群中激起巨大反响。

然而,事件很快展现出远比“敲诈勒索”更为复杂的轮廓。

“虾哥”高调反击:自称被敲诈反遭构陷

近日,“虾哥”在社交平台与公开场合现身,声称自己并非施害者,而是一个设局敲诈未遂后遭反咬的受害人。

他直指一名中国籍男子梁某为幕后黑手,并指控其与CIDG部分执法人员勾结,在毫无合法手续的情况下对其住所和营业场所进行突袭,索要500万比索“保护费”。由于其拒绝配合,“虾哥”称自己连带身边无关人员也遭到拘捕。

据其律师团队透露,3月21日已正式向菲律宾最高法院提起反诉,控告多名执法人员滥用职权、非法拘留,案件中还涉及疑似“同胞举报同胞”的内部博弈。

中国人“坑”中国人?灰产背后的内鬼机制曝光

此类设局敲诈的手法并非孤例。在菲律宾,近年来多起华人被“黑警”或“掮客”联合敲诈的事件频发,而背后往往都藏着熟悉中国人生活方式的“中间人”。这些掮客以华人身份周旋于灰产边缘,利用语言优势与社群关系,从中斡旋执法资源,构建起“灰色协作链”。

他们自己不动手,但可以借助执法资源进行打击、威胁乃至勒索。而“虾哥”事件,被不少业内人士视为这种模式一次公开化的“翻车事故”。

目前“虾哥”的无罪与否尚未有定论。但他敢于主动亮相、公开反诉的举动,已在华人圈引发共鸣。一部分侨民认为他是少数敢于与系统抗衡、尝试用法律捍卫自身权益的“第一人”。

然而,也有声音指出,身为资深商会成员、对菲律宾商业与执法生态颇为熟悉的“虾哥”,是否可能完全不知规矩与风险?他所说的“毫不知情”是否站得住脚?这些问题尚待更多调查与法庭的后续裁决。

菲律宾司法体系的困境:制度漏洞与社群冷漠的双重夹击

菲律宾执法与司法系统长期存在程序混乱、权力寻租等问题。近年来,从RCBC洗钱案、阳光监狱非法关押中国公民,到多起“黑警勒索”案件,均暴露了系统性的问题。而在这一环境下,华人不仅面临异国执法风险,还要提防“熟人下刀”的现实。

“虾哥”事件刺痛了在菲华人最深的焦虑:我们究竟还能信谁?这个问题,比案件本身更令人忧心。

“虾哥”的翻案是否成立仍有待司法检验。但此案已成为一次信号:面对权力滥用与制度黑洞,公开发声至少是对沉默最有力的抗议。

也许这不是彻底的胜利,但它揭示了更关键的问题:中国人在菲律宾,真的有“安全区”吗?

不是所有发声的都是清白人,但沉默,注定不是出路。

菲律宾
菲律宾
#其他#产业AI虾哥案AI华人困局AI司法翻案AI敲诈勒索AI非法拘留AI菲律宾司法系统

风险提示:所有资讯内容均来自于用户创作,请保持客观立场自行分辨内容观点。

PASA News
PASA News
330分享
登录后参与评论

评论区0

发布首次评论~

发布首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