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灰產估值八萬億泰銖!占GDP比重40%!一場剛消失不久的“灰產大掃蕩”或許又要來了...
這意味著當年那個“隨意的泰國”,開始進入“標準化”整頓階段。
今日,“灰產”二字在泰國,泛指一切非正規產業,以及其不合法收入。
雖說“水至清則無魚”,但這片“自由寬鬆”的土地,如今宣布將奪回一切。
灰產肆虐!泰國的灰產總值竟然占GDP比重高達40%!
泰國政府希望在刪除“緬甸”屬性,越來越像“新加坡”。
而據泰媒消息,泰國商會大學校長兼經濟與商業預測中心主任塔納瓦透露,稱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對非正規產業(又稱灰色產業)研究發現,泰國的GDP總值達19-20萬億泰銖,而灰色產業的總值達8萬億泰銖,占泰國GDP的比重高達40%。
他表示,非正規產業主要劃分為非法網路賭博產業和非法走私產業。此前某賭博問題研究中心數據顯示,賭博產業在泰國的GDP中的佔比達10%,總價值為2萬億泰銖;而非法走私產業佔比達10%,總價值為2萬億泰銖;賣淫產業佔比達10%,總價值為2萬億泰銖。
然而,由於數據統計十分困難,目前商會大學並未獲得確切的統計數據,但能夠明顯看出,線上賭博產業在大幅增長,其中大部分都是用外國功能變數名稱註冊。
目前相關政府部門查獲的非法賭博案件也在逐漸增多,預計將保持兩位數的高增長率。
此外,他進一步表示,至於中國灰產,泰國國家警察總署正著手跟進調查,目前關於中國灰產的新聞也逐漸增多,中國及泰國當局都在共同尋找解決此事的辦法。
據泰國商業部商業發展廳數據顯示,此前特案廳協同商業發展廳及相關部門對曼穀、普吉府、清邁府等旅遊城市的代理企業進行調查,並對其中從事旅遊、餐飲、汽車租賃、酒店、度假村和房地產等業務的企業進行深入調查,最終篩選出涉嫌代理企業的419家,其中有313家企業申請提交額外檔案以供核實,而普吉地區就有59家。
此外,商業發展廳還將與相關部門展開實地調查行動,深入調查違法企業,調查範圍包括股權結構、產業類型、投資金來源等。
若存在違反《外商經營法》第36條規定的,將處以3年以內監禁、30-100萬泰銖罰款;若存在持續違法行為的,將處以每天1-5萬泰銖的罰款。
之前,泰國在諸多地方“放任”,以至於之後無數次的“收緊”,都被罵成是“養肥再殺”,甚至,泰國那些“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賺錢漏洞”,每一年都吸引著無數“邊緣打拚者”。
在泰國“好賺錢”,來自於它的“好談妥”。
他們說,凡事“點到為止”,不深究、不認真、不嚴謹,這才是泰國最迷人的地方,而這些地方,充斥著無數“走後門”、“桌底給錢”、“找特殊關係”的順利快感。
同樣的事情,換成其他國家,有可能就是“坐牢好幾年”,或者“被打成馬蜂窩”,所以,也只有泰國,才能如此“放水”....
泰國慢節奏下的隨意隨緣,“讓人嚮往”。
“酒駕?!泰警叔叔,我有3000泰銖你要不要,不夠我去取給你!”
“超速?!泰警叔叔,我沒錢,像上次一樣,罰我50個俯臥撐,50個蛙跳?”
有外國人在泰國犯了事,等個2-3年,泰國公眾記憶消除,她一塞錢走關係,立馬從“公開犯罪”變成了“個人糾紛”。
外國人“進駐曼穀紅燈區”,東一個紅包,西一個送禮,南邊請頓飯,北邊再跟“地頭眼鏡蛇”談談賺到的錢如何“二八分”,於是這個“明令禁止”的事,就這麼向全球統一開放了。
以此類推,泰國這地方,許多外國人幹不了的事情,只要“利益到位”,誰都能幹,日積月累,積少成多,GDP就被搞成了“灰產40%”。
而這些,僅限於“已發現”的冰山一角,看不見的,有手段隱身的,多了去了。
那麼,泰國為何讓這一格局存在這麼久?
當然是因為“灰色收入”比“合法收入”要多好幾百倍了。
泰國有句話,直擊“灰產存在的本質”,這句話叫——“ตกลงกันเอง”(自行談妥)。
一名導遊介紹了一位“不打表”的出租車司機給外國遊客,然後告訴他:“ตกลงกันเอง”(自行談妥),這意味著稍後120泰銖的打表車費,那冤大頭外國遊客估計得給500泰銖,或者更高... 遊客如果拒絕談妥,那便在偏僻之處找不到車....而遊客要用車,只能“ตกลงกันเอง”(自行談妥),沒有合法收費標準。
這句話怎麼解釋呢?
這,就是“ตกลงกันเอง”(自行談妥)的噁心之處,嚴格來說,這些“價格歧視”就是非正規收費、違法收費的“灰產”的一部分,那些不打表的泰國司機,其實就是“灰產”。
其他行業,本地人一個價,外國人又一個價,都是“ตกลงกันเอง”(自行談妥)引發的“價格歧視”——原本200泰銖的標準收費,泰國商家偏不,玩的就是你能夠給得起的最高價錢,有可能是2萬,也有可能是20萬。
要的,就是挖掘“最大利益”,而非遵循“統一標準”。
泰國面向外國人的佛牌行業,也就是“ตกลงกันเอง”(自行談妥)的原理。
同樣的道理,“ตกลงกันเอง”(自行談妥)還可應用於全泰所有事項,只要滿足對方的條件,“條條後門通羅馬”。
總結成一句話:你只要加錢,錢足夠多,什麼“不妥”都能“談妥”,標準可以不嚴謹,後門可以常開放。
而前段時間,泰國打擊“灰產”最大的錯誤,就是讓外籍人士“全責黑鍋”,承擔所有責任,也就是“明明是雙方的談妥”,但泰國只說外國人就是罪魁禍首的唯一源頭。
那段時間,“中國群體”被他們帶著另類的眼光查看。
不相信此事還會帶著“針對”,更不信此事會發展成為“針對性的全境大掃蕩”。
時至今日,在泰國賽塔總理管理下的泰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於是,泰國當前重啟“打擊灰產”的勢頭,更多的是為了提升安全等級,保護遊客,將監控部署範圍全面擴大。
習慣性“ตกลงกันเอง”(自行談妥)的泰國,是時候要從這個“極端的隨意”扭轉成“標準清晰”的有序了。
一個遊客300,另一個遊客800,下一位遊客10000,這投訴率永遠不會消除,所謂的“灰產土壤”也會因為這些“摸稜兩可”而變得異常肥沃。
善良的泰國,兇猛的泰國,外國人只要在泰國久了,都能體會到這類“冰火兩重天”的一驚一乍。
是泰國不可將“剛柔並濟”混淆,金剛怒目和菩薩心腸,也當分門別類。為本該得到溫柔的人群送上微笑,為破壞安全的行徑“開門送客”。
可這份正直,勝過無數句“旅遊安全宣傳”。
“好談妥”,不意味著“好欺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