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velopment 發展要因地制宜
面對多樣化的全球市場,沒有什麼開發策略是通吃一切的,所以因地制宜地制定策略是有必要的,而其中訂價方面的差異化策略尤為重要。
對於遊戲產品,當產品到達一定市場規模後,很多開發商會制定不同的策略。比如,某款遊戲的開發商表示該遊戲在中東地區有提供本地化的內容,並且還有在當地的社群小組為當地玩家提供服務。
設置單獨的團隊來支援單一遊戲是一件成本很高的事情,大部分開發者並沒有採用這樣的策略。
有開發者提到,開發產品時應關注於主要發行市場相關的活動,比如迎合當地特色節假日進行定製內容開發,並且優先考慮高營收的市場 (依序為美國、德國、英國),日韓以外的亞太市場同樣不容忽視。
Get ready 有備無患
在不同市場進行測試是項複雜的工程,做好宣傳和測試方能有備無患。
有參與討論的開發者表示,他們使用自家不同的產品進行跨平台的宣傳,並藉此增加不同遊戲的 UA,達成更高的轉換率。並藉由跨平台的宣傳測試,達到更平均的用戶年齡與國家分布。
專註於不同市場的商店排名,專註於自然增長,而不是付費的 UA 也是參加討論的開發者們提及頻率很高的重點。根據一些開發者的討論,他們的遊戲用戶數量有 70% 是來自於自然增長、30% 來自於跨平台的宣傳,因此在東南亞有過成功經驗的開發者建議,將付費的 UA 與來自自然增長、跨平台宣傳的流量拆開檢視。
有開發者表示,針對早期的開發測試,他們使用 Google Play 的 Early Access 功能,這個功能會有一小群的玩家來嘗試遊戲,還可以觀察他們,衡量他們與遊戲的黏著度與營利的指標。除此之外,為自己的產品提前找到小範圍的目標國家和地區,將它們當作測試水溫的重點區域十分重要。
Localization 入鄉隨俗本土化
本地化是產品能否第一時間留住海外用戶的關鍵,入鄉隨俗十分關鍵。
很多開發者表示,在遊戲的本地化過程中,最困難的地方在於找到一個高質量的當地合作夥伴。那些有著較為複雜故事的遊戲,想找到高質量的本地化團隊過程並不容易,但做好了劇情的本地化,才能讓遊戲玩家沉浸在遊戲故事中,營造這種沉浸感最重要的地方在於以本地化的方式傳達情感。
Grow 找對客戶才能實現增長
針對不同市場和不同客戶群進行文化差異研究,以在產品與營運上快速針對差異做出調整,是很多獲得成功的出海開發者都經曆過的階段。
越來越多的出海開發者都在使用 Firebase 了解不同市場的用戶行為。例如,美國的遊戲玩家偏好較快的遊戲節奏來解鎖新的內容,反觀日本的玩家就能接受較長的等待時間。
快節奏的美國市場和相對穩定且玩家忠誠度較高的日本市場固然重要,但這個世界其實很大,有著很多容易被忽視的 "富礦"。比如印尼是世界第四大的市場,鮮有開發者注意到這一點;而孟買有 5300 萬人口,比韓國還要多,同樣潛藏著巨大的機會。
有些開發者已經在美國獲得了成功,但美國的用戶的生命周期價值 (LTV) 遠低於中國,很多人對此感到疑惑。
實際上,據經驗豐富的開發者分享,美國的玩家們並不愛氪金 (課金) 才能過關的模式,並且相較於亞洲市場,美國玩家更重視社交體驗,也就是說美國玩家喜歡與朋友一起進行遊戲,玩家的整體遷徙率會比較高,也就導致了美國用戶的 LTV 低於中國。
因此,開發者們根據自己產品的特性,找對自己的客戶,是充分發揮產品價值的先決條件。
Earn 變現可以按圖索驥
遊戲變現 (monetization) 是令很多開發者頭疼的難題。
有開發者表示,希望有工具可以建立起預測收入的模型,比如當在遊戲中設置了付費點後,可以根據模型和導入數據推測大致收入。
目前 Google Play 後台的造訪次數 (Acquisition) 與轉換次數 (Conversion) 是相互獨立的,很多使用轉換率與每付費用戶平均收益 (ARPPU) 來衡量營收轉換的開發者希望將造訪次數與轉換次數整合到一起,以便於統計和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