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妙瓦底地區長期被視為東南亞電信詐騙和人口販賣的“法外之地”。
到目前為止,中緬泰三國聯合打擊電詐行動已遣返超7000人。
但控制緬甸妙瓦底電詐核心區的克倫邊防軍領導人蘇奇督,至今仍能在媒體鏡頭前談笑風生。
儘管泰國警方已經多次提議對蘇奇督實施抓捕,但是因為“某些原因”,該決議在泰國仍然遲遲不能通過。
而緬甸方面的情況更複雜,緬甸政府目前根本沒有能力和權力對獨霸一方的蘇奇督有任何行動。
蘇奇督的問題,已經不是簡單的個人問題,而是涉及跨境打擊,經濟利益鏈和緬甸國內派系的綜合問題。
蘇奇督作為緬甸地方武裝克倫邊防軍的實際控制者,長期利用泰緬邊境的管轄權漏洞逃避追責。
很多朋友會有疑問,為什麼緬甸政府不能直接抓捕蘇奇督呢?
實際上,蘇奇督的克倫邊防軍名義上隸屬緬甸軍政府,但他的軍隊運作完全保持獨立。
緬甸軍政府對其控制力有限,緬甸方面完全沒有抓捕蘇奇督的可能。
泰國警方若想跨境抓捕,需緬甸軍政府批准,而緬軍方與克倫邊防軍關係微妙。
他們自己都沒有能力進入蘇奇督控制的克倫邦,更別說配合泰國實施抓捕行動了。
即使緬甸軍政府同意泰國警方進入其境內實施抓捕行動。
泰國也難以實行有效行動。
克倫邊防軍通過電詐園區獲取了巨額資金,豢養數千名武裝人員。
形成獨立於緬泰政府的“國中之國”。
泰國即便掌握犯罪證據,進入了克倫邦,泰國也難憑一己之力突破其軍事防線實施抓捕。
泰國雖然沒有辦法直接抓捕蘇奇督,但也不是沒有辦法。
蘇奇督所管轄的妙瓦底緊鄰泰國湄索縣,在地理上形成“三不管”地帶。
蘇奇督通過出租土地給電詐園區,構建了一個依賴跨境犯罪的經濟體系。
泰國2月初開始加大打擊力度,對邊境實施“斷網、斷電、斷油”政策,但蘇奇督憑藉柴油發電機和地下網路仍然在維持著園區的運轉。
蘇奇督能“逍遙法外”,與其犯罪網路的深度綁定密切相關。
電詐園區每年為克倫邊防軍帶來巨額收入,用於武裝維持和地方建設,形成“犯罪養軍、軍護犯罪”的迴圈。
園區通過虛假招聘誘騙多國公民,受害者被迫從事電信詐騙或者人口販賣,克倫邊防軍從中抽取租金和分成。
泰國警方經過調查發現,有多家中泰合資公司曾協助轉運受害者,可見其“黑手”已經伸到了境外。
蘇奇督還與東南亞多國犯罪集團也有關係,早些年已落網的馬來西亞華裔頭目佘智江曾與其合作開發“亞太新城”項目。
前面我們說了,泰國警方已經不止一次提議給蘇奇督下“逮捕令”。
但是泰國總檢察長辦公室多次以“需補充境外證據”為由推遲逮捕令審批,而緬甸軍政府既無意願也無力配合調查。
即便逮捕令獲批,泰國沒有辦法直接抓捕蘇奇督。
針對此前多次對自己要發布“逮捕令”的泰國警方,蘇奇督也坐不住了,
萬一泰國方面真的通過“逮捕令”審批,即使一時抓不了他,但也是懸在頭上的“一把劍”。誰知道啥時候劈下來。
蘇奇督在近期高調接受媒體採訪時辯解道:自己“僅提供土地租賃”,至於土地被拿來做什麼,他完全不清楚。
並藉機向泰國政府施壓,要求解決7000多名滯留人員的安置問題。
儘管中緬泰聯合行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緬甸向泰國移交超7000名電詐人員,中國包機分批接回公民,泰國設立5000多個檢查站遏制跨境犯罪。
但是這些行動主要針對底層執行者,核心頭目仍受庇護。
近期被逮捕的10名拐賣中國演員王星的嫌疑人,僅是蘇奇督電詐帝國中的“小角色”。
現實問題是,緬甸軍政府為了制衡境內其他反叛武裝,早已默許了克倫邊防軍的存在。
而中國與泰國只能施壓緬甸政府加強聯合行動打擊電詐,直接幹預地方武裝的可能性極低。
要想徹底摧毀蘇奇督的電詐帝國,也並非沒有可能。
1.經濟斷血:追蹤蘇奇督的洗錢路徑,凍結其海外資產。
目前,泰國反洗錢辦公室已介入泰緬邊境地區的電詐金融體系,已經開始對該區域的進行監控。
2.區域聯防:中泰緬應建立常態化聯合執法機制,例如共用情報、統一抓捕標準,避免各自為戰。
3.輿論施壓:曝光蘇奇督的雙面角色(如宣稱“掃詐”實則縱容犯罪),削弱其地方威信,促使緬軍政府與其切割。
蘇奇督的結局或許會與緬北“四大家族”相似,一旦外部壓力超越其內部庇護,他看似穩固的犯罪帝國將土崩瓦解。
但在此之前,跨國協作的耐心與策略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