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獨家採訪了被騙至緬甸詐騙園一年多的中科院博士張先生。張先生提供了兩份從緬甸詐騙團夥手中獲得的材料,一份是所謂的“業務專業知識的學習”,另一份是“聊天範例”。
所謂的“業務專業知識”共有16頁,裡面詳細列舉了硬體設備理解、個人形象塑造等多方面的要求。例如在個人形象塑造這一項裡,詐騙分子要求受害者將自己捏造成32到40歲、身高1米68到1米72的獨立離異女人。
“聊天範例”中,21張聊天截圖具體展示了詐騙團夥如何通過塑造的身份與中老年男性聊天,進而將其引入金融詐騙的陷阱。張先生說,為了獲取受害人的信任,欲擒故縱是一種常用的詐騙招數。
16頁所謂的“業務專業知識”就有11000多字。
張先生說:“是我在8月份發(郵件)出來的,反正比較新的(版本),這隻是其中一個,還有其他的。詐騙的人也是每天不斷學習新知識,包括國內宣傳的那些反詐的東西,他們都會看,會針對那些進行改進。他會要求(我們)每天都看一段時間,時間長了就會慢慢記下來。如果記不下來,公司會罰用筆抄,他們還有考試,根據這上面培訓的內容,列出問題,然後在試卷上答。他們聊天特別看重細節,細節做得不好的話很容易露餡。”
由於團夥主要實施的是金融詐騙,所以要先從什麼是加密貨幣、什麼是錢包、為什麼數字貨幣會成為主流學起,同時要對公司的軟硬體系統十分了解,為後續電信詐騙鋪路。
當然,在這一套“業務”中,最重要的是人設的打造。張先生說,文檔中詳細列出了這些詐騙人員要塑造的“女性”特質。
張先生說:“年齡一般是30多歲的白領女性,單身或離異的狀態,興趣愛好會包裝成比較高端的女性,有健身、高爾夫這些高端的愛好,身高體重也會(有要求),大概35周歲,身高170厘米左右,體重大概有50公斤,甚至星座、生日這些都是要求我們背下來。學曆一般是名校畢業,工作是在一個比較知名的大型公司擔任白領。”
文檔中解釋,詐騙團夥的客戶群體偏向中老年男人,詐騙人員會把自己塑造成特定的完美形象,除了年齡合適、形象好、氣質佳,性格上還得積極、陽光。比如,儘管是離異狀態,但在婚戀觀上,要充滿正能量,文檔裡明確“兩個人要相互理解、包容、尊重,給彼此空間。”
如果說“業務專業知識的學習”只是掌握了理論,21頁的聊天範例文檔,以具體的聊天截圖展現了如何“實戰”。聊天發生在一位女性和一位60多歲的退休男性之間。詐騙分子首先發送一張顏值頗高的女性照片,介紹自己是一位38歲的網路技術公司白領,言談間展現出女性的溫柔。張先生說,對詐騙人員的要求就是演得越像越好。
張先生說:“照片一般是從網上偷來的,有一整套照片可能有幾百上千張,各種類型的照片,就這麼一整套人物素材。還要去學習一些女性經常做的,比如護膚、美容的知識,瑜伽這些運動,慢慢通過聊天來學習、摸索、改進,也就是靠經驗來積累。邊上班邊總結分析聊天中的問題,然後會有針對性地給我們培訓,這些事情都是為了讓他們形象顯得更加真實,就相當於演員的角色,就是演得越像越好。”
在年齡、身高等基本資訊編造完成之後,詐騙專業知識文檔還要求團夥人員將祖籍、才藝、經曆、生活故事這些細節設置好,其中需要塑造一個“近親”的形象,可以是叔叔、阿姨、舅舅等。
張先生說:“家庭成員也有需要編,因為我們業務員只是負責聊感情,獲得客戶的信任,後面聊到金融投資的話題的時候,會跟客戶說自己對這方面不了解,可以給他介紹自己的叔叔或者阿姨,讓自己叔叔阿姨會給他們講解投資的知識,把他們轉接給叔叔或者阿姨的角色。”
詐騙人員會同時與幾位受害人聊天。經過大量的對話,詐騙人員會套取受害人的工作、住址等資訊,並梳理每個受害人的特徵加以標註,在此過程中,判斷對方是否有錢,是否容易上當,理論文檔特別要求詐騙人員牢記“要麼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邏輯思維”。
例如,在上述聊天示範中,詐騙人員偽裝成女性詢問對方:“我從你的照片裡看到了很多漂亮的花,是你自己種的嗎?”張先生表示,其目的是想判斷對方的居住環境。
張先生說:“聊工作是想套取受騙者的個人資訊,自己談自己的工作,受騙的人肯定也會談一下自己的情況,就可以判斷他有沒有錢,沒有錢就直接丟掉不聊了。根據客戶自己發的照片,如果比較有錢的人,他住的環境、開的車,這些都可以判斷出他有沒有錢,所以要試探,這種是通過經驗來判斷的。組長、團長或者是其他人騙到大錢的那種(人),會分享一些自己聊天中的經驗,然後說我們聊天中有什麼需要改進的地方。”
一旦信任建立,就可以從感情話題轉到金融投資,詐騙團夥前期的目的也就基本達到,接下來就可以“切客”了。
張先生介紹,根據“業務專業知識的學習”,最常見的辦法是,在跟客戶聊得熱火朝天的時候,突然終止聊天,過一會兒告訴客戶:“抱歉,剛剛我的老師,突然告訴我,有一市場不錯,讓我去交易,您看,我賺了多少錢。”
張先生說:“‘切客’就是開始引導客戶去做投資。會通過比如說分享新聞來談到經濟狀況,然後進一步會聊到客戶有沒有做投資方面的問題,會看看客戶的反應,如果他的反應很好的話,就直接引導他去投資,如果不好的話繼續聊感情。”
複盤整個所謂的“學習文檔”及聊天示範,其中的套路並不新鮮,但精準鎖定目標客戶後,通過“欲擒故縱”來打消受害人的警惕性,是他們的常用策略。張先生表示,防騙的第一責任人是自己,對大家來說,首先要謹慎添加不認識的好友,其次,如果對方提到投資相關的話題,就一定要提高警惕。
張先生說:“我們跟受害者進行聊天的過程中,會隱藏自己的目的性,不讓客戶發現他們是詐騙的。前面很長一段時間都是不聊投資、金融方面的這些話題,就是只聊興趣愛好,獲取到感情信任之後,才會再提投資方面的事情,而且不會主動邀請客戶投資,只是說自己投資賺了多少錢,這樣一直吊著客戶,讓他自己上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