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特爾特現在仍然還被關押在海牙國際法院,上周庭審之後,由於健康問題,法官非常“人性化”的把他的下一次庭審時間延期至今年9月。
這也給杜特爾特和馬科斯家族留下足夠的時間來“操作”此事。
老杜被捕後,菲律賓國內局勢開始出現不穩定因素,不少杜特爾特的支援者們紛紛走上街頭,他們要向小馬科斯政府討個說法,這也讓菲律賓的局勢亂上加亂。
據菲律賓媒體透露,3月15日晚,杜特爾特的“大本營”棉蘭老島發生了一起爆炸事件。
一夥身份不明的武裝分子騎>機車向達圖沙地安帕圖安市的陸軍駐地投擲手榴彈,導致四名士兵受傷。
襲擊事件發生後,菲律賓軍方迅速展開追捕,不過襲擊者藉助複雜的地形趁機逃脫。
根據第六步兵師發言人羅登.奧爾邦上校在3月16日的記者會上所述,嫌疑人騎著>機車抵達沙地安帕圖灣市的軍隊駐地後向裡面投擲了手榴彈。
目前整個案件正處於調查階段,但該案件明顯存在諸多的疑點。
這起事件看起來像是一起地方武裝的常規襲擊。
但事件發生的時間點非常巧妙。
杜特爾特與國際刑事法院(ICC)的審判目前來看沒有任何進度。老杜的審判還牽扯到菲律賓國內兩大家族的權力鬥爭,所有這起襲擊背後的政治隱喻著實耐人尋味。
該襲擊疑點重重,我們先看下襲擊者的動機
從表面看,這次襲擊事件符合棉蘭老島長期存在的武裝衝突特徵。
該地區是菲律賓新人民軍(NPA)等反政府武裝的活躍地帶,而且“SPMS走廊”等戰略要地曆來都是軍方與武裝分子的拉鋸戰場。
如果結合當前政局,襲擊的動機可能遠遠不是單純的反抗行動。
第一層疑點在於武器來源與行動策劃。
手榴彈這類軍用武器在菲律賓民間流通受限,而且襲擊者能在軍方高度警戒的“高風險戰略要地”精準投擲手榴彈,最後還能全身而退,這名襲擊者明顯非常熟悉當地的地形和軍方部署情況。
棉蘭老島作為杜特爾特家族經營數十年的大本營,當地地方武裝勢力與杜特爾特的關係非常密切,甚至曾被其以“招安”方式納入杜特爾特麾下。
這不禁讓人懷疑,襲擊是否是對馬科斯政府近期高壓政策的“警告性反擊”。
第二層疑點則指向時間節點的敏感性。
事件發生前一日(3月14日),杜特爾特剛在海牙國際刑事法院出庭,堅稱願意為禁毒戰爭“負責”,但拒絕承認“反人類罪”指控。
襲擊發生之後,杜特爾特女兒、副總統莎拉便公開呼籲支援者保持警惕,暗示家族可能面臨更大的政治清算。
此時棉蘭老島發生“動蕩”,既能轉移國際輿論對杜特爾特的審判,又可以塑造杜特爾特“被迫害者”形象,博取國內支援者們的同情。
杜特爾特以“反人類罪”被抓捕後,在菲律賓國內引發了一系列連鎖反應。
結合此次襲擊,如果這次棉蘭老島的爆炸事件被解讀為“馬科斯政府無力維持治安”,可能會削弱馬科斯“法治總統”的國際形象,同時也為杜特爾特支援者提供了“中央政權迫害地方”的借口。
此前,杜特爾特的盟友已經公開警告,如果老杜繼續被拘押,可能加速棉蘭老島的獨立運動。
馬科斯近期也加快了對杜特爾特家族的清算,除了彈劾副總統莎拉,還簽發搜查令威脅對杜特爾特家族進行抄家行為。
為了保險起見,杜特爾特家族現在急需穩固棉蘭老島這一“根據地”。
棉蘭老島對於菲律賓來說非常重要。馬科斯政府不會輕易讓其“獨立”。
棉蘭老島占菲律賓國土面積近三分之一,貢獻全國43%農產品和86%鋁土礦資源,但是長期受中央“吸血式”開發政策。
為此,杜特爾特多次暗示支援棉蘭老自治,甚至提出“獨立建國”的可能。
此次襲擊事件如果激化地方與中央矛盾,可能成為獨立運動的導火索。
老杜被捕後,杜特爾特盟友已開始呼籲俄羅斯等大國承認棉蘭老“交戰實體地位”,他們希望將地方衝突國際化。
一旦獨立議題發酵,杜特爾特家族或可借“民族自決”大旗,從“囚徒”轉型為“建國領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