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尼西亞金融交易報告和分析中心(PPATK)近期對國內多家銀行的"休眠賬戶"(不活躍賬戶)實施凍結措施。該機構負責人伊萬·尤斯蒂亞萬(Ivan Yustiavandana)表示,此舉是打擊網路賭博犯罪的重要環節,旨在阻斷非法資金流動並保護公眾免受金融犯罪侵害。
PPATK監測發現,網路賭博集團頻繁利用休眠賬戶進行"錢騾"(money mule)交易。這些賬戶因長期未活動容易被忽視,犯罪團夥通過盜用或購買賬戶資訊,將賭博資金分散轉移以逃避監管。僅2023年,PPATK就標記了超過120萬個可疑賬戶與非法賭博相關。
實施措施
自動凍結機制:對連續12個月無交易且餘額低於銀行最低要求的賬戶實施凍結
分層驗證:賬戶持有人需通過銀行APP或線下網點完成身份核驗方可解凍
跨機構協作:與通信部合作關閉涉賭支付網關,2024年已屏蔽3,200個非法賭博網站
爭議與回應
部分民眾抱怨解凍程序繁瑣,尤斯蒂亞萬解釋稱:"我們必須在安全與便利間取得平衡。休眠賬戶被濫用的風險是真實存在的,2023年就有17萬億印尼盾(約合8億美元)賭博資金通過此類賬戶洗白。"金融專家阿古斯·桑托索(Agus Santoso)建議銀行優化驗證流程,例如增加生物識別解凍功能。
PPATK將啟動"賬戶健康度"評級系統,通過AI分析交易模式預判風險。同時與央行商討修訂《支付系統條例》,擬要求電子錢包平台對休眠賬戶實施相同管控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