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不再是遙遠的概念,而正成為內地企業在融資困境中脫困的新解法。一方面,是內地企業對流動性與估值重構的迫切需求;另一方面,是香港在政策與技術雙向開放下,對Web3與數字金融的積極擁抱。資本與科技正於維港交匯,一場代幣化浪潮已然成型。
但RWA不是一條輕鬆可複製的路徑。政策東風之下,法律、合規與技術仍構成“高門檻”。本文將以冷靜視角,解析2025年最新赴港RWA路線圖,為想要出海的資產所有者勾勒出可執行的藍圖。
01 政策引擎啟動:穩定幣與RWA雙軌並進
2025年6月,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在《亞洲新時代》文章中明確表示:將以金融科技服務實體經濟,尤其關注穩定幣、跨境支付與資產代幣化的落地場景。緊隨其後,香港發布《數字資產發展政策宣言2.0》,提出“推進穩定幣和RWA應用場景”作為發展重點。
宣言有兩大核心支柱:一是穩定幣將於2025年8月完成法例立法,成為跨境支付新基建;二是RWA將成為數字資產與實體經濟連接的核心橋樑。房地產、可再生能源、黃金等傳統資產正被納入代幣化視野,形成可面向全球交易的“鏈上資產”。
這是香港在全球數字經濟競爭中明確的定位,也為內地企業提供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跨境融資通道。
02 資產上鏈熱潮:RWA成內地企業“出海”新通道
RWA話題在內地迅速升溫。大量重資產企業紛紛尋求赴港通路,尤其是地產、新能源、文旅等行業。房地產公司看重RWA帶來的穩定現金流融資渠道,文旅、潮玩企業則將其視為與國際資本市場接軌、提升估值與品牌影響力的契機。
諮詢公司、區塊鏈技術方、律師事務所正在內地城市密集路演。對於資金受限又持有優質資產的企業而言,香港RWA提供了一種“非傳統融資”模式,兼具合法性與技術可行性。
這種熱潮的背後,是對香港監管清晰度、法律安全性及金融自由度的信心。但必須指出,RWA並非簡單轉化,它是法律、金融、技術的系統協同。
03 內地資產赴港RWA五步曲
將內地實體資產變為香港可流通的RWA產品,流程嚴謹,分五大步驟:
資產準備(鏈下確權)
企業需在境內完成資產價值評估、審計與法律盡調,利用聯盟鏈或數字憑證完成確權,以便後續鏈上映射。
設立香港SPV(跨境架構搭建)
企業需在港設立SPV(特殊目的實體),並通過合法架構將資產收益權裝入SPV。這一步至關重要,決定整體合法性。
監管報備與許可申請
SPV需與香港證監會(SFC)、金管局(HKMA)等監管機構溝通,獲取相關牌照,如證券型代幣發行(STO)或資產託管許可等,確保符合法規。
鏈上發行代幣與融資執行
技術團隊通過“鏈改”將資產上鏈,發行對應的RWA代幣,通常以港幣或穩定幣融資,面向專業或合資格投資者。
投後合規與資訊披露
完成發行後仍需持續披露資產運營情況、收益分配及鏈上鏈下對賬機制,確保投資人合法權益,規避合規風險。
結語:前景廣闊,但更需理性冷靜
RWA不是一條短平快的通路,而是一場深度整合的系統性工程。內地資產“出海”赴港,既是一種對未來數字金融結構的探索,也是一場對企業專業能力與合規意識的實戰考試。
香港提供了一個可信、安全、有彈性的實驗場。但真正要實現資本與科技的高效連接,還需更多耐心、專業與長期投入。對想要上車的企業而言,現在是審慎起步的最佳時間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