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州博弈集团案近日再度掀起舆论波澜。
主要被告之一陈政谷在台中地方法院审理期间,拒绝缴纳高达3.5亿元的保释金,并当庭直言:“我直接进去关!”此番强硬表态,不仅激起社会关注,更让本案的司法程序与检方调查手法再度成为争议焦点。
陈政谷原本在高等法院裁定可保释,然而因检方抗告,案件重回羁押庭审理。台中地院最终裁定陈政谷收押禁见。他在庭上公开质疑检方“逻辑错乱”,并表示侦办过程存在严重瑕疵,强调自己将于法庭上据理力争。
据媒体披露,检方提交的360页起诉书中,存在多项备受争议的内容,陈政谷及辩护方提出以下六大质疑:
将仍处开发阶段的线上游戏错误归类为赌博工具;
高估洗钱金额,夸大至438亿元;
仅凭一名证人供述认定其为集团主谋;
贿赂指控缺乏对价结构;
涉组织犯罪的证人未经合法具结;
忽略其曾协助警方破获诈骗案的重要证据。
此外,检方起诉范围之广也遭舆论批评。被列为被告的30人中,不乏工程师、行销专员,甚至行政助理等基层员工。部分仅参与技术开发或日常事务的职员,也一并被控“赌博罪”,引发“扩大化追诉”的质疑。
例如,一名仅负责音效制作的王姓工程师,仅因承认参与开发项目,就被缓起诉并须缴交11万元公益金。舆论指出,此类处理方式恐构成“寒蝉效应”,压抑科技与产业人才的发展空间。
法律界人士表示,若上述争议无法在后续审理中获得合理说明,检方将面临程序公正与实体正义的双重挑战。当前案情仍在进一步审理中,社会各界持续关注,担忧是否将演变成“打击过当、罗织罪名”的司法典范。
相关单位则表示,将密切追踪进展,确保案件在法理之下获得公正处理,维护司法公信力不容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