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寻找一个完全对标Yuga Labs的公司并不现实。原因在于,中国对加密货币和NFT(非同质化代币)的监管极为严格,限制了在公链上发行NFT及其自由交易的空间。相比之下,Yuga Labs的成功,建立在区块链NFT发行、二级市场流通和DAO治理的开放体系之上。
不过,若将“对标”定义为在数字IP打造、数字藏品分发和元宇宙内容构建等方面拥有布局,并试图围绕自身数字资产打造生态系统,中国确有不少互联网和科技企业正在探索本土路径。这些探索者具备如下共性:
首先,中国企业倾向于使用“数字藏品”而非NFT的说法,通常发行在受控的联盟链上,强调文化、版权与实物绑定,严格限制炒作和自由交易。
其次,这些企业往往拥有深厚的内容和IP储备,并积极进军元宇宙基础技术和内容场景的开发。
代表性企业包括:
腾讯:拥有丰富的游戏和文娱IP,如《王者荣耀》、《斗罗大陆》,旗下曾推出“幻核”数字藏品平台,虽然已停止运营,但腾讯仍通过腾讯云等渠道提供相关技术服务。同时布局XR、云计算等元宇宙底层技术,推进虚拟形象与数字资产生态建设。
阿里巴巴:依托支付宝和“鲸探”平台开展数字藏品分发,聚焦文化艺术领域。其在云计算、AI与AR/VR等元宇宙基础设施方面持续投入,并探索数字商品与虚拟商店形态。
网易:作为游戏巨头,网易拥有多个受欢迎的游戏IP,并通过“网易伏羲”等团队探索区块链内容创作与数字资产分发。也在元宇宙与虚拟社交方面持续布局。
百度:推出“希壤”元宇宙平台,构建虚拟会议、展览等互动空间。百度还通过自家“超级链”发行数字藏品,并在虚拟人和AIGC技术上持续深耕。
字节跳动:借助抖音和TikTok构建庞大内容生态,拥有强大IP传播能力。收购VR公司Pico后,在沉浸式硬件与元宇宙内容融合方面动作频频。
尽管这些企业在形式上与Yuga Labs不同,但它们在中国的监管环境下发展出“有中国特色”的数字资产与元宇宙运营模式:
监管制约:中国的数字藏品无法自由兑换成加密货币,也难以赋予用户完整的商业使用权,避免了投机炒作。
技术路径:中国企业采用联盟链而非去中心化公链,其控制程度更高。
商业逻辑:数字藏品更被视为品牌营销、文化传播和版权保护的工具,而非投资品。
因此,虽然中国没有真正意义上的“Yuga Labs”,但在数字IP运营与虚拟空间建设方面,腾讯、阿里、网易等企业正借助本土资源与监管框架,构建出一套独特的“本土版Yuga生态”,代表着中国式的Web3进化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