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Web3行業高薪職位層出不窮,許多人不禁問:動輒年薪百萬,這個領域現在還值得加入嗎?答案很簡單,當然值得,不入才是傻。但背後的真相遠比表面複雜。筆者作為早期趕上這波浪潮,並在行業深水區摸爬滾打三年多的老兵,分享一些多年感悟,幫你看清Web3為何捨得砸錢、它的真實現狀,以及入行前你必須準備的那些硬核事實。
為什麼Web3敢給出高薪?
Web3的起點可以追溯到2008年中本聰的比特幣創世,2010年那次用一萬比特幣買披薩的交易更是傳為佳話。到2013年,比特幣首次突破千美元大關,但那時Web3仍是極少數極客的遊戲,與大眾無關。
2016年中國央行禁ICO,關閉交易所,火幣退出中國,幣安、OKX等公司低調發育。那時國內創業泡沫和金融危機交織,Web3仍在摸索期,只有少數人成功突圍。2020年是轉折點,幣安、OKX等公司瘋狂挖角,團隊人數數倍暴漲,市場湧入大量資金,P2P泡沫破裂後的金融人才蜂擁而入。
短短几年,幣價飆升,財富積累速度驚人。Web3當時還是政策灰色地帶,但由於高速擴張和人才極度緊缺,企業大肆開高薪吸納技術和運營人才,形成供不應求的局面。
現在還適合入場嗎?
現實是,2020年那段Web3“天堂”時期已成往事。如今雖然幣價屢創新高,但市場早已進入紅海競爭,各大公司經曆至少三輪裁員,行業震蕩加劇。
曾經福利優厚、零食滿倉的Web3公司,如今也難逃疫情和經濟危機雙重打擊。許多觀望者或被裁員,或在找下一份工作。
行業紅利逐漸消退,招聘標準嚴苛,薪資雖然還高,但已不複當年盛況。穩定性大不如前,人員流動頻繁,技術和合規壓力陡增。想繼續在這個領域賺錢,需要清醒認識市場現狀。
Web3技術崗和傳統行業有何區別?
今天的Web3已非昔日模樣。核心業務涉及運營、產品、中心化與去中心化交易、法幣、錢包等高門檻領域。但中台和運維技術則多為開源堆疊。
不同之處在於Web3對結果的苛刻要求:每天上千億美元的交易量,系統秒級不可用都會帶來巨大損失,技術壓力巨大。
團隊從混亂期到快速迭代,組織架構不斷調整,技術與市場產品團隊間話語權逐漸失衡。工作強度極大,背井離鄉、管理混亂成常態,氛圍一度低迷。
入行前,你準備好了嗎?
背井離鄉:合規要求員工遠程或遷移至合法國家,頂尖公司強制海外基站,即便小公司國內遠程,也隨時可能要出國。
極度高壓:半年工作量可能抵得上傳統企業數年,工作強度和難度遠超常規。
政策灰色地帶:各國政策尚未完善,合法與非法界限模糊,罰沒案例頻出,風險高。
紅利期已過:薪資漲幅有限,招聘門檻和標準大幅提高,行業穩定性差,波動劇烈,競爭激烈。
如果你還沒吃“泡麵”,那就準備好面對健康和穩定的雙重挑戰吧。
結語
Web3曾是夢想和財富的象徵,也曾給無數人帶來高薪和機遇。但現在它是一個要求極高、競爭殘酷、風險不小的行業。要入場,必須做好心理和能力的雙重準備,清楚認識這是一場硬仗。
想進來的人,請務必問自己:你準備好面對這場高壓、高風險、高回報的持久戰了嗎?只有真正理解行業本質,才能不被潮水淹沒,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