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7 月中旬以來,菲律賓國家調查局(NBI)、移民局(BI)、警方等多部門針對中國人的執法行動顯著頻繁,幾乎每隔 3 至 5 天就有新案被公布。案件類型廣泛,涵蓋非法離岸博彩(POGO)、網路詐騙、偽造證件、假結婚、非法持槍、無證工作、掛靠工簽、逾期居留、旅遊簽打工,以及跨國犯罪與國際通緝合作等。
全民舉報成資訊核心
多數案件線索源自“社區舉報”或“居民通報”,這意味著執法部門已將公眾舉報機制納入核心情報來源。旅菲華人因此面臨前所未有的外部風險壓力。
跨部門協作、全國鋪網
行動不僅有移民局、國調局、警方、軍方參與,甚至統計局、稅務局等部門也介入。執法覆蓋呂宋、米沙鄢、明達瑙三大區域,形成多層次、全方位的檢查網路。
“先抓後查”成常態
理論上,執法需持局長簽發的任務命令(Mission Order)或法官搜查令(Search Warrant),但現實中常存在程序粗糙、誤抓、長期羈押未審等情況。此類做法被稱為“先抓後查”,官方理由是防止嫌疑人逃逸,但國際人權組織對此多有批評。
案例啟示:懂法才能自保
例如,9 名帶孩子來菲學英語的家長被捕案中,搜查令上的地址與實際住所不符。如果居民當時拒絕非法搜查,可能避免逮捕與勒索。事實證明,懂法律、能堅持合法權益的華人更不容易被隨意“操作”。
拒絕非法搜查技巧
即使執法人員持槍、持證強行上門,也應保持冷靜:
立即聯繫律師並向當地警局報備;
同步聯繫中國駐菲使館尋求領事保護;
核對簽證與合法身份,不怕“鬧大”,非法搜查令在法律上對執法者不利;
不簽署任何不理解的檔案,保留執法資訊以便申訴。
前述勒索千萬披索的國調局人員已被停職調查,說明合法維權的重要性。
執法背後原因
分析認為,密集執法與三方面因素相關:
政治與外交摩擦:南海爭端等問題使中菲關係趨緊;
節假日與大型活動:高峰期多集中於旅遊旺季、節慶前後;
跨部門協作:多機構聯合提高行動覆蓋面。
遭拘押應對步驟
保持冷靜,避免肢體衝突;
要求出示合法任務命令或搜查令;
立即聯繫律師與使館(馬尼拉 +63-2-8231-1033 / 1034;宿務 +63-32-406-8957);
記錄執法人員姓名、時間、地點及車輛資訊;
拘押中堅持行使權利,拒簽不理解檔案,申請臨時釋放或保釋;
驅逐程序中申請複議或司法禁令。
防敲詐與風險控制
拒絕無憑據的“喝茶”或自證清白要求;
無合法令狀,有權拒絕執法人員入內;
街頭檢查需有明顯違法理由,否則可不配合;
金融往來盡量用數字錢包並保留記錄;
遇拘押只聯繫領事,明確身份為中國公民;
不簽任何檔案,先與律師或領事溝通。
高風險群體警示
重點針對涉博彩業、旅遊簽打工、掛靠工簽、逾期居留、假證件、跨國犯罪等人員。遵守簽證與法律規定、遠離灰黑行業,是最有效的自保方式。
緊急聯繫方式
中國駐菲律賓大使館(馬尼拉)領保電話:+63-2-8231-1033 / 1034
中國駐宿務總領事館:+63-32-406-8957
菲律賓移民局熱線:+63-2-8465-2400
菲律賓警方:117(全國)、+63-2-8722-0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