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泰國素叻他尼府因公眾連續投訴商場抓娃娃機泛濫,導致青少年沉迷消費甚至出現不良行為。府尹Thiratham Suphawibunphon隨即下令聯合警方展開集中整治,對相關娛樂場所進行全面突擊檢查。
行動中,執法人員在兩處地點共查獲51台抓娃娃機、1664個娃娃及硬幣兌換機,並收繳大量硬幣,所有設備已被移交警方處理,案件正進一步調查。
根據1935年《賭博法》第4條,抓娃娃機因具備“有贏有輸”的不確定性,被直接認定為賭博工具。任何未經許可的經營行為均屬違法,涉案業主及相關人員將面臨監禁或高額罰款。警方強調,雖然抓娃娃機外觀是娛樂設施,但其運行機制與賭博極為相似,長期參與可能使青少年產生投機心理,誘發賭博傾向,進而影響學習成績、心理健康乃至家庭關係。
近年來,抓娃娃機在泰國各大商場迅速擴張,因投幣金額低、操作簡單、獎品直觀而極具吸引力,尤其受到青少年的追捧。部分商場為了吸引客流、增加營收,不惜縱容甚至默許抓娃娃機店鋪進駐,卻忽視了潛在的社會危害。這種“娛樂商業化”與“監管缺失”疊加的現象,正逐漸演變為社會問題。
法律專家指出,1935年《賭博法》早已明確規定,任何涉及金錢或獎品輸贏的機械設備均需獲得官方許可,否則均屬違法。抓娃娃機表面上是娛樂活動,但實際上其機率設定具有高度隨機性,玩家並無法通過技巧穩定獲勝,容易讓青少年沉迷在“差一點成功”的心理暗示中,從而不斷投幣。這種即時獎勵機制與賭場老虎機的原理高度相似,會對自製力不足的未成年人產生強烈誘惑。
社會輿論普遍認為,本次素叻他尼府的查封行動不僅是一次單純的執法行為,更是一場觸及公眾心理與法律認知的社會教育。它提醒商場經營者必須守法經營,也敦促家長認識到“無害娛樂”背後的法律與心理風險。對青少年而言,過度沉迷抓娃娃機可能成為賭博習慣的入口,甚至影響學業發展和人際交往。
因此,防範問題的關鍵在於三方面:其一,家庭教育要提前介入,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消費與娛樂觀念;其二,商場與經營者需自覺承擔社會責任,不得以盈利為借口忽視青少年權益;其三,監管部門要加強執法與宣傳,確保法律落地,形成長期震懾。
此次突查事件,既是對違法經營的一次重拳打擊,也是對社會的警醒。娛樂與賭博之間的界限,並非總是涇渭分明,而如何守住底線,將考驗家庭、商場和監管三方面的共同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