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原本用於保護交易資金安全的“上押擔保”機制,正被詐騙團夥操控,演變為收割投資新手的精密陷阱。近日,多起案例曝光,揭示了該平台兩種常見的高發騙局,涉案金額巨大,已有眾多用戶蒙受重創。
第一種騙術為“機器人劫持”。詐騙者假扮幣圈大佬,引導受害人使用其指定的“擔保機器人”建立交易群。一旦用戶將保證金轉入機器人提供的錢包地址,資金隨即被轉移。曾有一名OTC虛擬幣交易員因此損失12萬USDT。
第二種手法則是“克隆群調包”。若用戶堅持使用自建群組擔保,騙子便借故推遲進度,並迅速仿造出一個幾乎一模一樣的克隆群,連頭像和群成員ID都被複製。隨後,用戶被悄然轉入假群,並接收到偽造的“規則更新”,被騙交押金後才發現自己早已被移出原群。
反詐專家指出,這些詐騙操作往往利用三大漏洞:Telegram群組界面容易複製、系統消息易被覆蓋、用戶對平台機制了解不深。更具欺騙性的是,兩種騙術常常交替使用,令人防不勝防。一名被騙者表示:“我自認經驗豐富,卻在幾秒鐘內被假消息擊穿防線,損失近8萬元。”
鏈上分析表明,至少一個詐騙團夥在過去兩年內已通過類似手段非法獲利超過2300萬元人民幣,涉案資金多數流入柬埔寨地下金融網路。由於缺乏平台監管與用戶防騙意識,“上押擔保”正逐漸淪為電詐黑產的高危環節。
投資者務必保持警惕,避免在陌生渠道輕信擔保機制,以防資金被不法分子利用或劫走。